英名“归队”镌刻英烈墙
时间:2025-09-30 A+   A- 举报

本报记者 顾晓晓 通讯员 袁海鸣

2025年9月24日,徐州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的碑廊上多了一个名字——龚万钦。这位在淮海战役中英勇牺牲的启东籍烈士,历经七十余载等待,终于正式“归队”。

今年8月中旬,启东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收到市民龚龙飞的一封来信。信中写道,此前他前往徐州淮海战役烈士纪念馆参观,怀着敬仰之心在英名墙上寻找堂叔龚万钦的名字,却未能如愿。询问后得知,因资料不全,许多烈士都被列为无名英雄,但只要有可靠的材料证明,纪念馆可以为烈士补刻姓名。“希望能得到组织上的帮助,帮助我们家属完成夙愿。”龚龙飞在信中恳切希望,能为烈士正名,让英雄不被遗忘。

这封信迅速引起了退役军人事务局的重视。尤其是了解到龚龙飞老先生是忠烈之家——其父龚万镐、二叔龚万镜、姑姑龚万英都是烈士,更感责任重大。启东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工作人员周思亦与同事立即行动,一场为烈士“寻名”的接力就此展开。

“每一位烈士都不该被遗忘,必须全力以赴核实情况。”周思亦与同事兵分两路:一方面联系龚万钦的亲属,核实口述历史;另一方面与启东市烈士陵园、乡镇退役军人服务站等对接,翻查档案卷宗,展开地毯式排查。

在泛黄的史料与回忆中,龚万钦(龚万庆)的形象逐渐清晰:他生于1927年,17岁投身革命,从一名普通的通讯员成长为余东村民兵中队长,多次深入敌后开展斗争。1948年,他在执行任务时不幸被国民党军队抓为壮丁,但即便身处逆境,他也从未忘却革命初心。后在解放军某部被围的危急时刻,龚万钦毅然率部起义。同年11月,他在徐州战场上为国捐躯,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9月22日,所有经过核实的证明材料被郑重递交至淮海战役烈士纪念馆。馆方高度重视,迅速启动补刻程序。两天后,龚万钦的名字被庄严镌刻上英烈墙。从接到群众求助,到完成姓名补刻,仅用了不到四十天。

“启东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工作人员办事效率非常高,我们全家都非常感动。”龚龙飞动情地说,“这不仅是对先人的告慰,更是对后人的教育。希望我们都能铭记历史,发扬革命传统,把精神留给下一代。”

在9月30日烈士纪念日到来之际,龚万钦的名字已静静屹立于英烈墙上,与万千烈士并肩,共同守护着这片他们曾为之献身的土地。这里的每一个名字,都不只是冰冷的石刻,而是一段热血信仰的永恒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