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8月14日,一名16岁男孩在山东莱阳体育公园荡秋千时,秋千断裂,男孩坠地昏迷伤重。
室外健身器材是群众身边最直接的健身载体,其安全性直接关系群众健身体验和健身安全。然而,因投建与管理主体多元,健身器材有一个共性问题,那就是“重建轻管”。有的在户外风吹日晒雨淋而老旧破损未及时更新维护,有的“超期服役”现象严重,有的器材已锈迹斑斑,有的“缺胳膊少腿”,再加上一些市民使用不当,损坏得不到及时维修,一些体育设施“带病运转”,存在较大安全隐患,这种情况在农村更为突出。每年各地都有不少居民因此摔伤、扭伤,甚至致残。
破解重建轻管难题,必须从更新理念和完善机制入手,真正做到建管并重。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定期开展室外健身场地设施管护专项治理行动,对室外健身设施器材进行全面检查,该维修的维修、该更新的更新,加大对室外公共场所健身设施和器材的管护力度。要压实管理责任,将健身场地、健身器材的管护责任细化到网格,清晰划分公共体育设施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权责,避免出现管理真空。要积极拓宽渠道,探索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如探索合理的市场化运营模式。相关部门应安排相应的后续管护资金,做到建设与维修并重,及时消除安全隐患;要建立健全严格的日常巡查、定期检修和强制报废制度,对公共健身器材的安全状况主动进行常态化、专业化的“体检”, 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及时维修、及时更新,及时消除隐患,从而确保公共体育设施既重建设又重管理。此外,社区、物管等部门不妨通过制定文明公约的方式,引导广大市民学会文明健身,自觉做到爱护公共健身器材,不随意破坏,更不恶意损毁。
张裕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