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严亚楠
“电动车禁止入内!”在城东花园小区,电梯里的AI摄像头一旦捕捉到电动车身影,立即触发语音警告并停运——这套智慧电梯系统,成了阻截电动车入户的“电子守门员”。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加速,我市高层建筑已达1893栋,消防安全压力随之增大,其中电动自行车“上楼”充电的隐患,更是一把悬在居民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为破解这一难题,我市从“技防升级、疏堵结合、强化根基”多维度发力,织密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网。
2023年初,我市在住宅小区全面推广电梯AI智能识别阻车系统,截至当年9月底,全市9199套符合安装条件的小区电梯已实现智能识别阻车系统全覆盖。针对部分小区楼道停车、飞线充电等遗留问题,我市进一步摸排高层小区架空层电动自行车停放情况,对100多个住宅小区及楼栋开展消防安全改造,增设烟感、喷淋设施,一旦发生火灾,消控室可实时接收报警,喷淋系统自动启动灭火。
“堵”住隐患的同时,“疏”字诀同步落地。自2022年起,我市连续三年将电动自行车充电棚建设纳入民生实事项目。景都小区的充电棚紧邻居民楼,一排排智能充电桩解决了居民充电难题。“以前飞线充电既不方便也不安全,现在下楼就能充,我们心里更踏实了!”居民王阿姨说。近年来,我市已新建电动自行车充电点位997个,提供近2万个充电口。“今年我们计划再新建100个居民区集中充电点,还将配备简易喷淋、独立式烟感报警器等智能设备,实现智能化阻隔。”市住建局住房保障科科长陆健介绍,目前施工单位已进场安装。
技防、疏堵之外,消防救援力量也在持续强化。目前,我市已构建全域覆盖的消防救援体系:配备1个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大队、14个区镇政府专职消防队,还有72米登高平台车、62米高喷车等多辆特种装备,形成立体化高层灭火能力;数百家消防重点单位及数十个社区设有微型消防站,今年以来已开展演练200余次,确保火灾发生时能快速自救互救。
源头监管同样不放松。我市定期巡查高层建筑改扩建、装饰装修工程,严查违章搭建、擅自改变建筑主体结构等行为,压实社区、物业、业主及使用人责任;针对无水高层等关键问题,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实地检查,推进供水设施改造、保障“生命通道”畅通。2024年以来,已纠正物业及消防技术服务机构违规行为23起,完成9个高层小区消防系统改造、2个小区防火门更换,持续筑牢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