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晨光初绽,民乐中路口袋公园内,青翠欲滴的树冠如伞撑开,绿意盎然。家住东方维也纳的市民钱奶奶迎着晨光缓缓推掌、吐纳,眉宇舒展。“公园离家近、设施全,早饭后和老伴来这儿遛弯、锻炼,成了习惯。”她抚过身旁的健身器材,笑意在脸上盈盈闪动:“家门口有这么好的休闲地,太方便了!”
这座位于民乐路医药巷东侧的口袋公园占地约1000平方米,附近民乐新村、民乐一村、东方维也纳等居民小区密集。作为退休教师的钱奶奶,对这片土地的变化记忆尤深。她指着脚下的茵茵草地回忆道:“改造前,这里还是堆满建筑垃圾的闲置角落,实在影响城市环境。”2023年4月,民乐中路口袋公园正式开工,当年6月即向市民开放。
如今,曾经那片令人掩鼻的角落,已成为周边居民每日必到的“打卡点”。平整的步道蜿蜒其间,齐全的健身器材、舒适的花坛坐凳与特色景墙巧妙布局,共同被柔嫩的绿意温柔环抱。晨曦微露或晚霞满天时,邻居们或闲坐小憩、亲切攀谈,或结伴散步、笑语盈盈。草木的芬芳与清脆的鸟鸣交织,为方寸天地注入了盎然活力。
民乐中路口袋公园是我市近年来坚持“见缝插绿”、精绣城市空间的生动缩影。通过巧妙串联城市边角地、闲置地,因地制宜推进“花园城市”建设,一个个社区公园、“口袋公园”和小游园如珍珠般散落,成为市民“家门口”触手可及的“小美好”。它们在持续提升城市“颜值”的同时,更化身为市民亲近自然、乐享绿色的便捷休闲空间。
据市住建局园林管理处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截至目前,全市已有“口袋公园”30多个,下阶段将继续坚持“科学规划、有效利用”原则,顺势而为设计、因地制宜建设,不断优化均衡城市绿地布局。这些见缝而生的绿意,无声滋养着寻常百姓的日子,悄然兑现着“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生活图景。
(本报记者 高思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