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暑气未消,江风裹挟着潮气漫上岸来。家住惠萍镇公和村的杨圣其吃过晚饭出门,刚迈几步就被天边晚霞勾住了脚步,他放缓走向江堤的步子,惬意地欣赏着落日余晖。
“在江边住了一辈子,江堤整治前后,真是换了个世界。”72岁的杨圣其望着眼前的景致,不禁感慨。
公和村坐拥近3公里长江岸线,曾几何时,村民们“靠江吃江”。江面上地笼网簖随处可见,有人在江滩挖塘养鱼,商人则建起码头做砂石建材贸易。“以前清晨开窗,迎面就是砂石灰,运砂船的轰鸣声没个停。”杨圣其的思绪飘回10多年前,那时的江堤被运砂车压得坑洼不平,大风天砂石粉尘漫天,雨天就成了泥水坑。“村里人都盼着整治散乱码头,可谁也说不清要等多久。”
改变,源于2018年开始的岸线修复工程。为响应长江大保护号召,惠萍镇按照“拆除、清理、复绿”工作目标,于当年12月启动依法清理整治违法占用岸线行为,半年时间将境内3.9公里长江岸线上的“疤痕”一一抚平。长江大堤内侧沿线违法建设被拆除后,复垦码头、砂石堆场80多亩。同时实施长江堤岸内侧区域造林绿化工程,不断丰富和提升树种档次,发展至今全镇租地造林3200亩,镇区绿化面积达160亩。
“起初听说要整治,我真不信,尤其是取缔码头这个‘老大难’,哪能这么容易解决。没想到没过多久,挖机就开到江边拆违法建设,不到一个月就处理得差不多了。”杨圣其记忆犹新。
如今,江边码头没了,运砂船不见了,水面的废弃船、地笼网簖也销声匿迹。每天有保洁员清运垃圾,专人巡查防止违法建设反弹“回潮”。
2021年,我市全面打造178公里最美江海岸线。如今,沿平坦江堤由西向东,滨江森林公园、绿化林带等岸线“明珠”横穿公合村。“现在开窗是草木清香,入耳是鸟鸣声。一有空就去江边步道散步,看江水清清、岸边绿绿,心里别提多舒坦。”杨圣其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本报记者 张春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