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香启东 烟火升腾
时间:2025-07-15 A+   A- 举报

暑假的快乐时光已经开启,是不是还在纠结第一站去哪儿玩?别犹豫啦,跟着我们一起奔赴启东,这里不仅是一座江风海韵的东疆小城,还是一片硬核美食江湖,这份“老饕们”私藏的24小时美食地图,照着吃准没错!

8:00蛋饼

蛋饼作为启东的首席小吃,由面饼摊制而成,铺上一层鸡蛋液,加入鸡肉串、糍饭糕、火腿肠(经典三件套)等炸串,再辅以榨菜丝、雪菜丝……简直是独具风味,醇香四溢。

各家蛋饼的秘制酱料,是其好吃的关键,一个扎实、香气四溢的蛋饼握在手中,简直是幸福感爆棚。

居民楼下的蛋饼摊一般都不会踩雷,跟着当地居民去吃准不会错!

推荐:

①邱阿姨蛋饼(长江中学店)

②老头子蛋饼(实验小学店)

③秦奶奶蛋饼(实验小学店)

9:00 缸爿饼

据说缸爿饼的由来,是由八仙之一的吕洞宾传授给吕四人民的。经过上百年发展,缸爿饼不断改良,成为如今的特色美食,它的特点是外皮烤得金黄酥脆、焦而不糊,散发着浓浓芝麻葱花香气,越嚼越香。

老吕四人的吃法,是两块缸爿饼,夹着一根油条,就着一壶茶水吃。(吃了你才懂这份碳水buff叠满的快乐!)

推荐:

①吕四建设新村内缸爿饼店

②吕四范龙街缸爿饼店

10:00 启东脆饼

白芝麻、方脆饼是启东脆饼的特色,酥心包裹,层层松脆,是启东人早餐桌上的“常客”,可干吃,也可泡吃,老少皆宜~(打包做伴手礼的不二之选!)

“沙地脆饼十八层,层层分明能照人,上风吃来下风闻,香甜酥脆爱煞人。”正如民间歌谣所言,每只出炉的脆饼均有十八层之多,层次清晰可见,十分松脆,越嚼越香,用牛奶泡后的脆饼更是鲜甜,其独特的魅力征服了无数启东人的胃。

推荐:

①圆熙食品糕点(建设路店)

②老倪纯手工脆饼

12:00 面饼

面饼是启东人夏天的“标配”,夏天来启东,怎么能错过这份独属于启东夏日的味道?

在面饼中卷入咸蛋豆腐、烂茄子、韭菜炒绿豆芽、蒜泥豇豆……配菜虽朴实无华,但面饼的味道层次可是绝了!随便去哪个菜场,都能买上一份现成的,菜场阿姨会当场为你卷上爱吃的菜,然后直接享用。

推荐:

①人民桥农贸市场

②城南市场

③长龙农贸市场

14:00 甜品店

在慵懒惬意的午后 ,去邂逅一家藏于街角一隅的网红咖啡甜品店,一杯咖啡配上一份小点心,一边品尝美食,一边与好友畅聊趣事,享受难得的惬意与欢聚。

推荐:

①甜品皇后(农机巷店)

②爱尔兰甜品店(申港城店)

③Double Smile 双倍甜

16:00 炸串店

启东美食千千万,油炸食品占一半。启东人下午茶的不二之选一定是炸串。各色新鲜炸串整齐地排列在冰柜中,顾客们可以一手拿起托盘,另一手轻松挑选着琳琅满目的串串,大约等待十分钟,便可美美享用色香味俱佳的炸串盛宴。店里的特制甜辣酱,更为炸串增添了独特风味。

启东人心中的炸串顶流当属手工制作的鸡肉串。竹签串起嫩鸡肉,油炸后撒上孜然辣椒,几根炸串、一份蘸酱便串联起启东人平凡惬意的市井人生。

推荐:

①小施家炸串

②吴氏大嘴巴

③铁皮屋鸡肉串

18:00 海鲜大餐

启东位于三水交汇之处,孕育着无数海味珍宝。来启东,没吃海鲜,等于没来!这些启东的必点菜,都给我去吃!

油浸带鱼

吕四油带作为“带鱼中的爱马仕”,它的透鲜肥美堪称天下一绝。虽值禁渔期,冷库中的吕四冬带却得益于长江、黄海、东海三水交汇的独特滋养,依旧保持着油脂丰腴、肉质细嫩。

油浸带鱼这种做法可以最大程度地锁住鱼肉水分,激发食材鲜味。鱼肉吸饱油脂却不腻人,反而更加鲜美嫩滑。上桌时,带鱼在清油中滋滋作响,放入口中一抿,简直让人“鲜掉眉毛”。

生炝泥螺

六七月份的泥螺最为肥美。生炝泥螺是夏日启东市民餐桌上钟爱的下酒凉菜之一。

生炝的泥螺个个晶莹剔透,融合了盐水的咸、酒的香和海鲜的鲜,吃起来清香脆嫩,咸腥中又带着微甜,让人越吃越想吃。

文蛤饼

刚出锅的文蛤饼最脆最香,用“天下第一鲜”的吕四文蛤作原料,混入面糊,煎成金黄小饼,外脆内嫩,咬开酥脆外皮,便能嚼到弹嫩多汁的文蛤,鲜味直击灵魂深处。

清蒸鲳鱼

鲳鱼体态扁平,刺少味美。清蒸鲳鱼则能最大限度地将其鲜甜味激发出来,最能凸显其本味,是品味江海至鲜的代表。

生炝红芒子

鲜活的红芒子虾,用白酒炝醉,淋上蒜末、辣椒、料酒调制的酱汁,虾肉弹嫩,酒香微辣,是启东人最爱的“生猛”美味。

推荐:

①华山路大排档

②吕四港镇餐馆

③申港城美食街

20:00 夜市

作为一个美食天堂,启东对外来美食的包容度也极强,一条夜市便能汇聚全国各地的美味。

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各条夜市街已被霓虹灯光环绕。各色小吃摊位一字排开,烧烤滋滋作响、煎饼香气四溢、车轮饼的甜糯、鸡肉串的香味、长沙臭豆腐的 “真香警告”……光是步行在这条街上,闻着扑鼻的香味,都让人忍不住口水直流。

推荐:

①林洋路夜市

②吕四双拥夜市

本报记者 高璐璐 徐嘉晨 张琪培(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