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科普要“走新”更“走心”
时间:2025-07-08 A+   A- 举报

进入七月,意味着盛夏大幕正式拉开,暴雨、高温、台风、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也进入易发、多发时期。如何读懂气象预警信息,科学防范灾害风险,成为市民当下关注的焦点。

气象科普是一门技术活,面对冷冰冰的数据、抽象化的图表、专业化的术语,需要不断创新形式和传播途径,让科学知识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如借助微信、抖音、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实时发布通俗易懂的天气预报解读;用短视频、3D动画解码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的形成过程和防范措施……这样的科普方式“接地气”“冒热气”,公众更愿意学习和接受。

气象科普除了在形式上推陈出新外,还要在内容上不断翻新。结合当地的气候特征和季节特点,要针对特定地域、人群、场景、灾害,因地因时“量身定制”,及时讲解台风暴雨对城市的影响,权威介绍防范强对流天气的措施,精准提供不同气象条件下的农业生产指导,这样的科普效果才会事半功倍。

气象科普,除“走新”外还要“走心”。比如,通过报道爬山被困获救的新闻,让公众认识到天气变化对户外活动安全的极端重要性;又如,通过讲述台风过境时的感人故事,让人们感受到气象预警必不可少、不容小觑……一个个真实感人的气象故事,在让人们感受到气象千变万化的同时,更传递着人文关怀、民生温度。

江海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