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高璐璐 钱伶俐 杨柳燕
“孩子失去了妈妈,却从班主任花老师那里得到了胜过母亲的爱,我真不知道该怎么感谢她。”5月16日下午,在市特殊教育学校,蔡建涛双手颤抖、眼含热泪,将一封感谢信郑重地塞到教师花勤勤手中,不善言辞的他反复表达着感谢。身上那件褪色且破了个大洞的橘色T恤,诉说着生活的艰辛。
蔡建涛的儿子小乐(化名)今年17岁,患有智力障碍,是该校九年级学生 。这已经是蔡建涛第二次给花勤勤写感谢信,他坦言:“我不太会写字,只能口述,请一位老党员帮忙代笔。”信中,他饱含深情地写道:“花老师不但丝毫不嫌弃我们,还随着季节更替,时常给我儿子送衣裤、鞋袜,很多衣物都是崭新的,实在让我过意不去……”
“崩溃”中的教学启蒙
2019年,刚从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毕业的97年年轻教师花勤勤,迎来了自己教师生涯的新挑战——成为四年级小乐的老师。回忆起开学第一课,花勤勤仍记忆犹新:“简直可以用‘崩溃’来形容,但那也是我最珍贵的教学启蒙。”
花勤勤记得,那天上课还没满两分钟,小乐便趁着她写板书的功夫,“嗖”地独自一人跑出了教室。花勤勤立即喊来搭班老师后追了出去,却不想小乐绕着操场左躲右闪,两人愣是在烈日下“拉锯”了半节课时间,随后花勤勤跟着小乐来到了另一幢教学楼的一处空调外机旁。
“空调外机叶片的转动很有规律性,他看得津津有味。”智力障碍的孩子往往行为习惯重复刻板,花勤勤发现小乐执着于观察这样机械的转动,烈日炎炎下,她陪着小乐看了许久。那份起初让她无法应对的“执拗”,悄悄奠定了花勤勤之后教学生涯的理念:特教老师要有更多的耐心和爱心,去读懂而不是矫正,去陪伴去温暖,慢慢等待最美的花开。
细微之处见真情
一次冬日跑操时,花勤勤无意间发现小乐的跑姿有点别扭,仔细一看原来是鞋子破了,脚趾头钻了出来,他几次想努力缩回脚趾却并没有用,“那场景有点搞笑,但又让人十分心疼。”花勤勤立刻去了解了小乐的家庭情况,得知他的家境十分困难:爷爷奶奶已经过世,父母离异,父亲患有严重的胃溃疡、痛风、高血压等疾病,劳动能力有限。
花勤勤默默记下小乐的鞋子尺码,立即自掏腰包为小乐购买了衣服和鞋子。小乐平时寄宿在学校,花勤勤时不时给小乐买一些零食,“孩子正在长身体,怕他饿肚子。”周五傍晚,当蔡建涛来接小乐回家时,发现了儿子的新衣服,朴实的他感到过意不去,找到花勤勤执意要把买衣服和鞋子的钱给她,却遭到了花勤勤的拒绝,“花老师跟我说,孩子长身体需要营养,衣服破了容易感冒,她不愿收我的钱,如果非要给,她就双倍还给我……”
此后几年,每到换季,花勤勤总会自掏腰包给小乐买新衣服,蔡建涛粗略数了数,已经买了不下20套衣服裤子,还有10来双鞋子,“孩子把花老师送的衣服当宝贝,每次穿着新衣服回家都会一直念叨‘花老师,新衣服,花老师,新衣服……’炫耀老半天。”蔡建涛哽咽道。
曾经,蔡建涛试探着问花勤勤是否有孩子,得到否定的回答后,他心中满是疑惑:“我想她还没当妈妈,怎么能做到如此爱孩子的呢?”蔡建涛不敢相信,但一年年过去,他发现花老师是发自心底地爱着每一个孩子。如今,花勤勤的女儿已经两周岁,成为母亲让她更能与家长共情,“当踏入这个班级的时候,班里的学生也就是我的孩子。”
做孩子的影子老师
教室里,花勤勤握着小乐的手一起打着节拍,“他对音乐十分敏感,一首曲子听上两三遍就能记住旋律并哼唱出来。”花勤勤乐于发现小乐身上的闪光点,并不断给予鼓励,带领他参加文艺演出,“其实这群孩子的能力比我们想象中要强得多,我要做的就是唤醒他们的潜能,挖掘他们的天赋。”
花勤勤班里的10个孩子,有唐氏儿、自闭症,也有智力障碍、语言障碍,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接收信息的能力和方式也不同。他们常常缺乏情绪控制力,不能预测自身行为结果,在花勤勤看来,与普通孩子在学校学习知识不同,这些孩子更需要生存技能的培养。
“小乐起初习惯于在一棵大树下如厕,我就化身影子老师,他走到哪里我跟到哪里,现在他已经学会自觉去厕所,而且还养成了爱卫生的好习惯。”花勤勤笑着告诉记者,每次小乐的指甲长长了,都会主动把手伸到她面前嘟囔着“指甲,指甲”,示意自己为他剪指甲。小乐的每一点进步,都让花勤勤感到欣慰。
十年静待一朵花开
小乐“音乐敏感度高,节奏感极强”;唐氏儿小雨(化名)“开朗乐观,肢体柔软”;自闭症少年小凯(化名)“有强迫症,做事细致入微”……翻开花勤勤的笔记本,里面密密麻麻记录着班里每个学生的身体情况、家庭状况、学习进度,细致到对什么过敏、最爱的玩具、最喜欢的食物,她都了如指掌。
班里一个叫小明(化名)的孩子,曾被贴上“问题少年”的标签。这些年,在花勤勤的耐心陪伴下,小明有了彻底的改变。有一次,花勤勤上课时频繁咳嗽,让她没想到的是,第二天小明便悄悄将一盒润喉糖放在了讲台的一角,用含糊的发音跟她说,“老师,糖。”那一刻,花勤勤的眼眶瞬间湿润,“只有真正与这群孩子相处了,才会发现他们是如此可爱、如此真诚。”
“慢慢来,不着急。”花勤勤总是这样跟班里的孩子说,也对自己和孩子的家长说。她相信,这些特殊的孩子如同花朵,需要爱的浇灌和耐心培养,“一年、两年、十年,总会有花开的那一天,看到他们绽放的那一刻就是我最幸福的时候。”花勤勤微笑着,眼神中满是坚定与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