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街盛满烟火记忆
时间:2025-02-28 A+   A- 举报

本报记者 王皓 倪天伟

漫步于新安镇老街,初春的阳光从屋檐滑落,顺着斑驳的墙砖流淌,在老街铺开一片温暖的光晕。

新安镇老街位于现东海镇仲辉村,在中央河河北、二效河河西。老街长约500米,呈南北走向,蜿蜒曲折。走在老街之上,偶遇一户门扉半开的人家,主人家一边晒着太阳,一边热情地拉起了家常。“很久以前这条街都是石块路,房子也都是平房,现在都是水泥路、小楼房了,像我家这种老房子已经很少了。”今年80岁的杨菊芳从小生活在这里,谈起老街的发展和变迁,她感慨道。

“当时这里地处惠安沙中部,加上有两大商户都是从惠安镇搬来的,他们在‘惠安’两字中取了个‘安’字,又因为这里是块新土,在‘安’字前加上‘新’字,成了‘新安镇’。”今年83岁的陈锦康曾经担任过村干部,提起新安镇老街的历史,他滔滔不绝。据记载,新安镇老街至少有140年历史。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来自崇明的高学礼、丁冠堂不仅自己在这里造房开铺,还请亲朋好友搬来经商。如“泰源堂”药店、泰源斋茶食店、京南货店等,彼时新安镇老街商贸业十分繁荣。

“我小时候听家里长辈说过,每逢过节,街上的大商户就拼钱‘放挑杆’‘划龙舟’,十分热闹。”陈锦康回忆道,据说那时为了吸引顾客,他们故意把放挑杆的时间延缓。这期间,夜里街上一堂灯一堂彩,比白天还热闹。

上世纪四十年代初,繁华热闹的景象因战争戛然而止。经过漫长的战火洗礼,1947年,新安镇终于迎来了彻底解放,随着乡政府落户,老街的商户摊贩又活跃起来,杂货油盐摊、茶食店、豆腐店、早饭摊等数十个店摊沿街铺开,市场重新复苏。“我家原来是在这条街上开茶食店的,这里什么店都有。”今年76岁的黄锡冲来到一间陈旧的红砖平房前,“这是当时的供销社,对面原来是最老的乡政府,往南是豆腐店、邮电局……现在都是民居了,没原来那么热闹了。”

在老街的西南角,矗立着一栋别具一格的小楼。尽管外墙已被粉饰一新,但其独特的造型依然透露出浓厚的年代感。“这座小楼曾是我们这儿的影剧院。”陈锦康介绍道,上世纪70年代,新安建乡文化站,后有了乡影剧院,这座小楼见证了无数重要时刻和欢乐时光。在那个娱乐匮乏的年代,影剧院不仅是人们放松身心的场所,更是文化交流和社交活动的中心。“每逢电影放映或文艺演出,大人小孩都激动得不得了,早早就过来占位置。”在陈锦康的记忆里,到影剧院看场电影或者演出,是那个年代最美好的回忆。如今,它虽已不再承担昔日的功能,却依然以其独特的魅力,诉说着过往的故事,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

上世纪90年代,乡政府搬迁后,老街再度冷落下来。如今,原乡政府大院、商业总店,都已经成了居民住宅和服装车间等。老街的繁华终将远去,但它承载的记忆永远不会消失。就像这老街的砖石墙,虽然刻满了时间的痕迹,却依然静静伫立,像一位沉默的守护者,等待有人再次走近,唤醒它沉睡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