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灯照亮人生路
时间:2025-02-12 A+   A- 举报

本报记者 龚圣云 马嘉声 吉浩宇

元宵节前夕,记者来到寅阳镇和丰村的陈泉家中,身患强直性脊柱炎的他正忙碌地制作兔子灯。只见他拄着双拐,虽佝偻着身躯,艰难地站在木桌旁,双手却快速地编织着一只只兔子灯。“还剩下5只兔子灯没做完。”陈泉做的花灯深受大家喜爱,许多人慕名而来,这让他充满了成就感和被认可的自豪感。

用白色打包带搭出兔子的骨架,再用胶带固定兔子的身体和头部,最后贴上金边,装上轮子,剪出眉眼……陈泉一步步仔细地制作花灯。“对我来说最难的是固定兔子灯的头部。”陈泉告诉记者,“由于身体的特殊性,我不能正视兔子灯,刚开始制作兔子灯的时候,兔子灯的头部都有些歪,现在熟能生巧,凭借手感就能装正头部了。”

“制作一只兔子灯正常人只需1个小时,我得2个多小时。”知晓自己身体状况比不得正常人,从去年9月起,陈泉就投身于兔子灯的制作之中,精选材料,琢磨款式,每一处细节都力求尽善尽美。“元宵节快到了,希望我制作的兔子灯可以给大家带来好运。”这是陈泉最朴实的心愿。

陈泉的故事不仅仅是关于花灯制作的,更是一个关于如何拨开人生阴霾的故事。这门手艺不仅治愈了他自身的伤痛,更让他赢得了别人的尊重。

18岁那年,陈泉被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由于种种原因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他的身体逐渐失去了行动的自由,此后的20多年,他把自己封闭在家中,生活陷入无尽灰暗。

2019年,省残联开办的非遗项目培训班成为了他人生的转折点。在培训班里,他接触到了兔子灯和花灯制作,这门非遗手艺如同一束光,照亮了他黑暗的世界,陈泉渐渐地走出去认识世界、结交朋友。随着一只只精美花灯在他手中诞生,陈泉不仅收获了经济收入,更重要的是,曾经失去的自信与快乐也一点点回到了他身边,让他重新找到了生活的方向。

“看,这是今年我新学的蛇灯,蛇灯架子铁丝是用白色棉线勾勒而成,光是这架子就花了我3天的时间。”陈泉告诉记者,“这是我向南京的秦淮灯彩传承人赵忠义学习的,每年他都会教我做灯,去年教龙灯,今年蛇年就教我做蛇灯。”

自2019年至今,在市残联和一些社会公益组织的帮助下,陈泉的花灯手艺开始声名远扬,南通其他县市的人也慕名而来,“目前已经预定200个,一年最多只能制作300个。”

2022年起,陈泉的双脚越来越麻,由于长时间盯着做花灯,视力也不胜从前。“以前一天能做8只兔子灯,现在身体极限情况下一天只能完成5只,今年推掉了许多订单,实在是身体不允许。”面对源源不断的订单,他感到欣喜又焦虑,为满足大家的需求,他开启了“加班加点”模式,尽管身体僵硬、行动不便,但他依然每天早上8点忙到晚上10点,脊背的疼痛和胳肢窝的酸楚时常折磨着他,但他从未因此停下手中的活计。“每一只兔子灯都是我对生活的一份告白。”陈泉边忙碌,边轻声道,“它们不仅是手工艺品,更是我对未来的希望。”

“有时候真的很累,但想到这些兔子灯能带给孩子们快乐,我觉得一切都值得。”陈泉笑着说道,眼神中透漏出一丝坚定。他的笑容里带着一丝疲惫,却也透露着满足。每一只花灯的背后,都是他无数个小时的站立与忍耐。陈泉的母亲心疼他,劝他休息,他却摇摇头:“我不怕辛苦,反而觉得我的人生有了意义,自己也变成了一个有价值的人。”

对他而言,这些兔子灯不仅是手工艺品,更是他重新找到人生价值的象征。每一只兔子灯的点亮,都仿佛在为他灰暗的过去注入一丝光明,也为他人带去温暖与希望。

夜晚,当最后一只兔子灯完成时,陈泉长舒一口气。“希望这些兔子灯不仅能照亮大家的元宵夜,也能照亮更多像我一样的人,让他们知道,即使生活再难,也总有光在前方。”陈泉的语气温和却充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