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天威
“我有一段情,唱给诸公听,诸公各位静呀静静心……”1月28日晚,春晚舞台上一曲悠扬的评弹如春风拂面,让人陶醉,这悠扬的歌声正是来自于启东籍评弹演员陆锦花。1月29日中午,记者连线了陆锦花。
“1月22日,我接到了春晚导演刘欣的邀请,参加今年春晚无锡分会场的录制,表演《无锡景 家国情》。春晚排练时间紧、任务重。排练的那些天,我和其他几名演员每天无锡、上海两地奔波,即使排练到凌晨,依然要赶回来参与日常的排练演出。”陆锦花说。
“无锡分会场的节目将海派文化、江南文化融入其中,能在全国最大的舞台演出我感到特别欢喜和自豪。”陆锦花告诉记者,前两年由她改编首唱的评弹版本《声声慢》网络出圈,引来了一大波听众对江南的向往,这首作品带火了苏州平江路。近年来,她带着新创的评弹节目,多次受邀参加央视节目和晚会的录制。
与平时书场里演出不同,这次春晚导演给他们设置的舞台是在无锡湖面的一艘船上。在陆锦花心中,旗袍是评弹艺术的标志性服饰,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底蕴,江南三九天的夜晚,湖面寒风刺骨。“昨晚的演出,贴上几个暖宝宝,坚持一下就过去了”。陆锦花说。
这次演出的唱词是在评弹传统曲牌的基础上改编的,用评弹唱出江南水乡的温婉与现代城市的活力,既有对传统评弹技艺的传承,又有对时代精神的呼应。陆锦花表示:“这个曲牌的传统版本,我们唱过很多次。这次的唱词根据节目需要做了全新改编,音乐层次丰富,表演有很大难度”。
据了解,此次无锡春晚分会场演出,上海评弹团由团长高博文带队,小分队共有7人,高博文、陆锦花经验丰富,其他5位都是青年演员。高博文说:“万变不离其宗,评弹的妙处始终是其蕴含的江南文化。无论怎么创新,这都是核心的文化韵味。”他表示,从20年前他就开始致力于评弹创新,令人欣喜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上了评弹。
陆锦花14岁离开家乡启东,考入苏州评弹学校,她说,她是外婆带大的,外婆喜欢戏曲,她耳濡目染,戏曲、相声、滑稽戏,从小就在脑子里一直听着,连自己的名字也是外婆照着老一辈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陆锦花取的。“刚好我姓陆,外婆给我取了这个名字。所以,冥冥之中,我似乎跟戏曲这个传统行当有天然的缘分。”
2010年陆锦花进入上海评弹团,现为国家一级演员,曾获文化部优秀作品奖、第十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新人奖榜首、“中国曲艺新人新作一等奖”“最佳新人奖”“全国春晚奖最佳创意奖”、中国评弹艺术节“优秀表演奖”“优秀节目奖”“优秀传承奖”、上海市舞台艺术展演优秀节目奖、新人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