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钱伶俐 龚圣云
25年前,澳门回归祖国母亲的怀抱,这一历史性的时刻,至今依旧让人心潮澎湃。让我们一起倾听他们的故事,讲述启东与澳门的血脉相亲。
我在澳门很幸福
1999年12月20日零时,澳门回归交接仪式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在澳门缓缓升起、高高飘扬。25年后,52岁的启东籍澳门同胞张凯捷回忆起回归时的场景依旧哽咽:“自豪又激动,无法用言语形容。”
1998年,还是年轻小伙的张凯捷离开家乡漂到澳门创业,见证了澳门回归后的多元、开放与创新。“回归前,澳门与内地之间的往来十分不便,当时的政策较为严格,申请手续繁琐,不像今日可以自由行。”张凯捷回忆道。
25年前,澳门回归祖国怀抱,这片美丽的土地上开启了历史发展的新纪元。“回归后,诸多新政策颁布,内地人来澳门做生意的越来越多,经济发展逐渐多样化,澳门同胞脸上的笑容多了不少。”张凯捷笑着说,回归后的第二年,张凯捷回到了家乡启东近海镇,“我拿出几张澳门币,老乡都不认识。”
2003年7月1日,港澳通行证的申办范围扩展至全国居民,开启了“自由行时代”。“2003年后,虽然可以自由行,但是在珠海拱北口岸挤满了人,过关至少还要等上四五个小时。”张凯捷依稀记得,也是从那时候开始,申请港澳通行证的手续开始大幅简化,直到如今只需一张银行卡大小的电子芯片通行证……“现在内地居民前往澳门,只需要一分钟就可以过关。”
25年间,内地居民与澳门之间距离越来越近,交往越来越频繁。“现在生活在澳门很幸福,当地的旅游业越来越发达,友善的澳门人看到内地旅客很是热情。”张凯捷告诉记者,如今他定居在澳门,父母还在老家近海镇,每年回老家次数不多,“今年春节想回启东和父母一起过。”
我在启东安了家
“第一次来到启东时,印象最深刻的是这里离上海很近。”2019年,吴诗超作为驻澳央企南光集团下属南光置业总部战略发展部的投资经理来到启东考察,这是他从澳门到启东后对这座城市的第一印象。如今吴诗超是南光置业(启东)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已在启工作生活近4年,“启东的地理位置优越,靠江靠海靠上海,这也是我们当初选择带项目来启东看一看的原因。”
而到了启东后的惊喜不止于此,政府各部门对企业热情周到的服务让吴诗超倍感温暖,“他们通过专人专办的方式,24小时微信在线解答企业提出的各种问题,在我们需要咨询相关政策和办理手续时提供了极大便利,项目很快在启东落地。”2021年,吴诗超跟着项目在启东“安了家”。
“这几年,启东新城区的变化非常大,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功能配套日益完善,城市面貌日新月异。”随着南光和府项目在启东的不断推进,吴诗超见证了启东新城区的发展,工作之余他喜欢到蝶湖边走一走,这里从无到有,公园景致四季变幻,越发迷人,也有热闹的夜市,让他印象深刻。与此同时,作为启东首个澳门风情社区,南光和府萃取澳门元素“大三巴牌坊”“弹石铺装”“横纹花坛”“热带植物”,将澳门文化特色充分融入建筑整体设计,“两地文化各不相同,澳门文化中西交汇的特色明显,而启东的文化更为传统,因为靠江靠海,也更具江海风情。”吴诗超说。
在启东,吴诗超还与同事们走进社会福利中心、医院、学校、派出所等场所开展公益活动,为老人、孩子送去关心关爱。“让企业更好地融入当地,与群众走得更近,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群,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这是南光一以贯之的理念。”吴诗超表示。
因为工作的关系,吴诗超常常往返于启东和澳门,去年南通开通了直达珠海的航班,给他的出行带来了更多选择和便利,而每次回澳门时,他总要给家人带些吕四海鲜。“平时也会把带鱼、文蛤等海鲜寄回家,家里人都非常喜欢,他们以前没见过这么大的带鱼。”吴诗超笑着说,两地在饮食上各有特色,他也渐渐爱上了启东的这一口鲜。热情的启东同事常会邀请他去自己家中做客,“启东人很好客,启东是一座开放、包容的城市。”
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时,吴诗超刚上小学,他还记得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承载了多少人的殷殷期盼。25年来,澳门经济社会迎来快速发展,“澳门回归之后,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居民安居乐业。2024年中国澳门以人均GDP13.41万美元位居全球第二,社会发展成绩优异。”让吴诗超倍感骄傲的是,南光集团参与的港珠澳大桥人工岛澳门口岸管理区建设项目里有他作出的一份贡献,2018年底,当他看着曾经的一片荒地历经一年半的建设后变得灯光璀璨,心中的自豪之情油然而生。
“相信未来,澳门和启东的经济社会发展都能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也希望两地在经济、文化各个方面迎来更多的合作发展、互融共通,期待更多的澳门同胞来到启东,爱上启东这座城市。”吴诗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