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回乡下老家,两户邻居合力清除宅旁小水沟中的野茭白及漂浮垃圾,仅仅半天工夫,原先满沟脏乱污物一“捞”而清。“日后放养些鱼蟹,再多加养护,水沟就不会再‘一乱污’了。”流过汗水,邻居如释重负。
打捞清理宅旁沟头坝埂,于一家一户,其实并无太大难度,也无需投入太多时间、精力及其它成本。但走访农村,一个不争的事实却是,不少农户宅旁水沟虽野茭白、水花生丛生,但除了专业保洁队不定期加以浅表清理,鲜有主人主动参与,于是乎,相当多农宅沟头黑臭脏乱、大煞风景,成一些村庄环境面貌之痛,甚至毒瘤。
不可否认,近些年农村广泛开展的由政府部门牵头主导的人居环境整治深得民心、成果显著,只是,政府将之大包大揽,无形中“养”懒了少数农户,加上多年来农宅水系疏浚管护上的欠账以及农村青壮劳力大量外出,致不少农户宅陇沟头污水横流、杂草疯长。专业保洁队疲于奔命、顾此失彼,前洁后污恶性循环。
唯家家净,方村村美。乡下人家,普遍建筑、生活于沟河岸边,没有了水的洁净,也就无以折射宅院秀丽、提升生活质量。可见,整治沟头,群众为本,需要基层政权放手激励、统筹组织,方可取得事半功倍成效。
放手激励群众,办法总比困难多,更何况是与乡亲美好生活息息相关的“沟头”。笔者愚见,要形成浓烈宣教氛围,发动百姓共同参与;党员干部须争当表率,“一呼百应”带动乡亲;要树立样板整治典型,形成示范引领效应;当建立务实奖励方案,激励农户积极行动;应构建清淤整治联动机制,鼓励农户开发水面;要推广宅陇沟头美化绿化模板模式,让更多沟头蜕变美丽景观;还应形成农户为主、村民自治、专业为辅的长效管护机制,力保农宅环境常态洁净、长治久安……
彻底整治干净“一只沟头”,缩小看,只要各方“得力”,配套到位,激发起每家每户积极性,估计也就像文首所述那般小事一桩。沟头那么小,意义这么大,相信只要家家户户“扫清了门前雪”,万千沟头,变了模样,一定会是水乡特有奇观胜景,而绝非当下累赘负担。
姜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