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老手艺”培育“新匠人”
时间:2024-12-05 A+   A- 举报

目前启东拥有5项江苏省级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4项南通市级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9项启东市级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些非遗瑰宝是先辈智慧的结晶,是历史沉淀的宝贵财富。(12月4日本报3版)

启东木屑花木刻版画、启东色织土布技艺、启东芦编技艺、启东小灶豆腐制作技艺和启东脆饼制作技艺……数量繁多、类别丰富的非遗源自生活的创造,是人们感悟生活、表达情感的方式,也是生活赋予人们安身立命、勤劳致富的技能。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代代相传的非遗构成了我们共同的文化记忆,体现着启东独特的文化魅力,也是我市文化自信自强的源头活水。

保护好、传承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贝,让非遗在新时代焕发更加迷人的光彩是我们的责任与使命。传承群体是非遗存续发展的核心,非遗保护传承发展的首要任务就是保护好、培养好传承人,让传承人活态演绎非遗技艺,让非遗在生产生活的具体语境中传下去,赋予非遗鲜活而持久的生命力。

传承保护与发展非遗工作,需要聚焦青少年群体,让年轻一代重视和热爱非遗。非遗技艺要以更多方式走进日常生活,让年轻人甚至少年儿童喜欢,才能经受住时间考验,吸引来传承者,才能“活”下去并“火”起来。我们要借助启东教育名片的文化力量,为青少年群体提供深度体验,将非遗文化细致、全面地融入青少年的日常生活体验之中,从小培育孩子们的文化归属感和认同感,让青少年得以持续、深入地研习非遗文化,成为非遗文化的传播者,这样启东非遗的传承发展才能重新焕彩。

传承一方工匠精神,成就一世璀璨文化。非遗保护工作不仅要关注传承群体,也要关注广大受众群体,人们的认同和喜爱构成了非遗传承发展的社会环境和守正创新的内生动力。这就需要非遗传承人努力寻找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的连接点,立足时代特点和新的消费需求,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将非遗融入当代生活,吸引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加入传承发展非遗文化的行列中。

张裕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