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声有回声 难事不难办
时间:2024-09-23 A+   A- 举报

通讯员 王林萍 古林

“小凌,年初咱们一起调解的那批群体性欠薪欠款纠纷,经法院多次督促欠款方尽早履行,现在280万元已经到账,剩余款项月底前付清。申请方特地给法院和管委会送来了锦旗致谢!”日前,市人民法院立案庭法官助理凌斐颖接到了一个电话,电话那头是江海澜湾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社会建设局工作人员。挂了电话,凌斐颖的脸上不自觉扬起了笑容。

今年1月,市人民法院联合江海澜湾管委会在融和法庭·倪伯苍网格法治驿站成功调解了一起诉讼标的超300万元的建筑业三角债纠纷。因承包人和农民工的欠薪纠纷、承包人和材料商的买卖合同纠纷、承包人和发包人建设工程合同纠纷、承包人内部的合伙纠纷交织在一起,导致案件调解难度较大。在立案庭庭长的指导下,凌斐颖具体负责该案的调解工作。

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经过与各方面对面沟通,凌斐颖了解到,该案的症结在于上游企业工程停工,未及时与承包人进行结算,导致承包人资金链断裂,继而引发连锁反应。“督促上游企业及时付款,确保承包人专款专用是本次调解的前提。”就这样,凌斐颖和江海澜湾管委会工作人员共同定下了调解方向。然而,调解一开始,纠纷各方互不信任、气氛剑拔弩张。凌斐颖耐心向当事人释法明理,用通俗易懂的话语解释多重法律关系下每个人的权利与义务;与此同时,管委会工作人员也补充讲解相关政策规定。

考虑到这些薪资关系到工人们的生计,凌斐颖持续做承包商工作。历经8小时的调解,最终确定了调解方案。“请大家再给承包商半年的时间,半年内会付清所有款项!”凌斐颖坚定地答道。

此时已是当天晚上8时许,凌斐颖把司法确认文书当场送达给在场当事人。吃下“定心丸”,大家连连表示感谢。调解工作虽然告一段落,但凌斐颖一直跟踪案件后续进展,同时联合管委会的工作人员反复多次督促上游企业付款,并提醒承包商陆续将款项付给分包商及包工头。就这样,通过一再督促、沟通,承包商陆续按期付清了款项,10名分包商及包工头也分别拿到了钱款。这场持续了四年的三角债纠纷终于彻底化解。

近年来,市人民法院充分利用人民调解的便捷性、及时性,以融和法庭等为载体,联合相关部门倾力将基层矛盾纠纷化早、化小,化解于诉前。截至今年8月,市人民法院18家融和法庭已为群众办理涉辅助事项109次、在线网上立案685次、现场调处矛盾178件、司法确认92件、线上审理110件,真正做到矛盾发生在基层,解决在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