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父母一个治愈系新家
时间:2024-09-14 A+   A- 举报

本报记者 顾晓晓 姜雨蒙

在汇龙镇汇东新村,一座精心改造过的旧房焕然一新,这是“90后”室内设计师陆凯琳送给父母的一份特别礼物。她以独特的匠心与深厚的孝心,为父母精心打造了一个既实用又充满温情的养老居所。

缘起——归乡与新生

2022年,陆凯琳回到家乡启东,一个关于“新生”的计划悄然启动——她要用自己的双手,为父母重新打造一个舒适温馨的窝。

陆凯琳一家自2006年便定居于此,100多平米的房子多年来始终保持着最简单的装潢。“我们家是普通的工薪家庭,爸爸是电焊工,妈妈在工作之余还要照顾全家。”陆凯琳回忆道。为了让半生操劳的父母在退休后能享受属于自己的宁静时光,她毅然决定利用自己的专业,为父母打造一个全新的生活空间。

设计——实用与自然

作为父母的养老居所,陆凯琳在设计之初就确立了以实用性为核心、又兼顾父母精神需求的设计理念。她将这一项目命名为《闲》——寓意着整日匆忙的上一辈,是时候闲下来在自己的精神领地享受生活。

在风格上,陆凯琳竭力让家的质感回归自然的质朴,灵感源于她在云南上大学时,妈妈对当地松弛、闲适的风土人情的向往。家具多选自陆凯琳亲自从云南西双版纳淘来的傣族古木,经她精心设计,由当地匠人手工打造。

充满磨砂质感的硐石地面,不仅易打理,更巧妙地嵌入了小贝壳,唤起她生长于启东这座海滨小城,与父母一起沙滩拾贝的美好记忆。陆凯琳坚信,理想的居所应能承载生活的印记。

“小时候,爸妈就把家里最大的房间让给我住,哪怕我离家后也是这样。”回想起父母的贴心,陆凯琳将自己卧室的一部分改成一个氛围感十足的客厅,与主客厅的阳台相连,形成一个宽敞明亮的休闲区域,成为了父母晒太阳、养植物、逗小猫的乐园。

巧思——爱好与陪伴

此番新居改造,对陆凯琳而言,不仅是对父母的一份孝心,更是其“依托空间,让爱有形”设计理念的一次实践。她用隔断设计在家中巧妙地划分出多个区域,为父母打造了一片日常之外更为丰富的精神领地。种种花草、养养小猫,闲暇之余做做手工编织、制作拉花拿铁……家中的各处空间给了父母探索更多日常爱好的可能性。

即便女儿不常在身边,老两口的生活也过得丰富多彩,女儿亲自设计的房子住起来格外舒心与安逸。正如陆凯琳所说:“孩子在外打拼时,让父母专注自身,培养更多的爱好,是我们这一辈能给父母的一种无形陪伴。”

如今,一家人搬入新居已近两年,陆凯琳年近九旬的外婆也被接来同住,享受着三代同堂的天伦之乐。“女儿的设计理念还是很超前的。”母亲黄娟欣慰道,“特别是阳台的大落地窗,视野开阔,冬日的阳光洒进来,简直暖到了心底。”一向沉默寡言的父亲陆建强也忍不住开心地分享道:“现在住的环境舒服了,心情也跟着舒畅起来。”

家的意义——永恒的避风港

耗时1年的新居翻新,不仅让老宅焕发新生,更让陆凯琳与父母之间的情感纽带变得更加牢固。陆凯琳全身心投入,而陆建强夫妇则给予满满的精神支持,始终陪伴在侧。这一过程无形中加深了对彼此的了解,家庭氛围也更加和谐融洽。

“看着女儿独挑大梁,改造整个房子,真的觉得她长大了。”黄娟的言辞间流露出欣慰的笑容,“虽然作为父母,对她的婚姻大事依旧挂念,但现在更懂得尊重她的选择,相信她已具备足够的判断力来规划自己的人生。”

9月9日是陆凯琳的生日,她一醒来便看到妈妈按启东习俗,为她准备的热气腾腾的“水铺蛋”。这样简单的爱,让她十分满足。尽管现在上海与启东往来交通便捷,但大城市的生活节奏也常常快得让深处其中、努力奋斗的年轻人喘不上气。“每当我感到疲惫,就会回到启东,回到由我亲手打造的小窝。与爸爸妈妈、外婆奶奶围坐一堂吃饭聊天,是我最放松、最幸福的时刻。”陆凯琳深情地说。

好的家庭是彼此尊重,又相互陪伴。在这里,无论是归途还是启程,都能找到那份最纯粹的爱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