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可以养壶,还可以养出一座城市的韵味。于茶室中慢饮一杯茶,虽与凡尘喧嚣仅一墙之隔,却可以毫不费力地得到城市人心向往之的“闹中取静”。
进为桃源,退为烟火,城市的发展带动了茶产业的复兴。茶,成为彰显城市文化底蕴的重要窗口。一座座茶室,也承载着老百姓于闹市中自得其乐的生活百态。
远来的朋友开茶馆,让茶文化在启东萌芽;本地的市民喝着茶,让茶文化在启东生根。慢煮光阴一盏茶,东疆土地的包容和开放,让每个人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一方清静之地。
本报记者 顾晓晓 姜雨蒙
和敬堂
茶,是包容
位于长江西路和平公馆楼下的和敬堂,自2014年起,已在闹市中静静矗立了十载。“‘和敬’之名,取自茶道四谛——和敬清寂。”茶室主理人小芈老师介绍,“寓意这一方茶室,能带给茶客们宁静和空灵的心境。”
踏入和敬堂,便被其实木装潢吸引。墙上装饰的木板,竟由一整条拆解的旧船巧妙拼凑而成,古朴典雅之感将商业气息淡化于无形。这么多年,和敬堂不仅未显陈旧,反倒在时光沉淀中更显韵味。恰如茶,越陈越香。
岁月如梭,小芈在茶室一守便是十年。当初,已是国家高级茶艺师的她被茶室创始人的初心打动,毅然和丈夫来到启东安了家。初到启东,小芈心中也难免涌起“独在异乡为异客”的不安,但启东的美食与美景,尤其是她最爱的海鲜,让她决定留下来。
在这十年间,小芈结识了无数热心的启东茶友。他们一起分享关于茶的故事,品味茶的韵味,共同沉浸在博大精深的茶文化之中。最初听不懂的启东话,也逐渐变成了动听、美妙的吴侬软语。正是这共同的爱好与真挚的友谊,让小芈逐渐融入了启东这片土地。
“启东的包容与美丽,孕育了如今包容且纯粹的和敬堂。”小芈的眼中满是感激,“现在茶友越来越多,喝茶的氛围也越来越浓,感知启东应最好,此心安处是吾乡。”
甘荼美学坊
茶,是治愈
在公园道的僻静处,隐匿着一间别致的小茶馆——甘荼美学坊。轻推馆门,一缕新中式的风韵迎面扑来,各式茶具琳琅满目。二楼茶客的低声细语,与点缀其间的绿植相映成趣,为沉静的空间增添了几分生气与灵动。
茶馆的主人万永勤来自河南,是位“新启东人”。她投身茶艺事业已十载有余,除了外出学习,她几乎日日都坐在茶桌前,以茶会友。她总是笑着说:“路过的人,都可以进来喝杯茶。”茶曾经治愈了她,如今,她也想用一杯杯热茶,温暖每一个走进茶馆的人。
万永勤与茶结缘,起源于偶然。那时,她正经历人生低谷,一杯普洱茶的陈香,让她找回了内心的平静。在朋友的鼓励和支持下,她在启东开设了茶艺工作室和茶馆,越来越充实的生活也让她从中获得了价值感。“毫不夸张地说,是茶治愈了我。”她真诚地说。
随着启东茶文化的普及,万永勤现在更致力于茶文化的推广。无论是青年夜校、文化宫的茶艺课程,还是公益形式的茶课堂,她都倾尽全力,让各个年龄段的人都能感受到茶的魅力。曾经一个16岁的孩子在茶艺的熏陶下,逐渐走出心中的阴霾,这让万永勤更加坚信,茶不仅能治愈自己,也能治愈他人。
于是,她开始积极参与心理培训课程,将茶艺与心理关怀相结合,希望茶的沉静与内敛赋予孩子们自信与勇气。她希望,茶能治愈更多人的灵魂,让启东的茶文化充满关爱与温暖。
禅隐茶书房
茶,是远方
在儿童乐园对面的楼宇间,隐藏着一家名为禅隐茶书房的别致茶室。这家茶室犹如喧嚣城市中的一片净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暂时逃离忙碌、享受宁静的避风港。
茶室的创始人冯小芳,是一位嫁到启东20多年的“新启东人”。起初,她因无法适应启东的水质而开始饮茶,渐渐地,她由一位品茶爱好者蜕变为茶文化的传播者。为了在启东也能品尝到干净的生态好茶,她前往各地研习茶文化、学习茶知识。在与茶为友的过程中,她找到了价值感,找到了自己心中的诗和远方。
随着年龄渐长,冯小芳希望将自己对茶的热爱传递给更多人。于是在2018年,禅隐茶书房应运而生。茶室的设计简约而不失雅致,一盏热茶,几碟精致小吃,无论是疲惫的旅人、忙碌的上班族,还是简单寻一口好茶的茶客,都能在这找到片刻的宁静与安逸。
除了提供优质的茶饮服务外,禅隐茶书房还积极承担社会责任。2019年,茶室成为了妇联“微家”项目的站点之一,旨在为女性提供家庭和精神方面的支持与帮助。茶室自发邀请心理咨询师,为需要帮助的亲子家庭和女性提供咨询与交流的平台,让女性问题得到更多的关注与帮助。
2023年,禅隐茶书房上线美团平台,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茶友前来品茗交流。上海、南京、苏州等地的客人纷至沓来,小小的茶室让启东的茶香飘向了更广阔的天地,也让更多远方的人来到启东、了解启东、爱上启东。“启东的茶文化还在往上走,这些年欣欣向荣的城市发展,也让我有了自信和底气。”冯小芳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