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密安全网 出行更安心
时间:2024-08-22 A+   A- 举报

本报讯 连日来,市消防救援局多次深入居民住宅小区,尤其是拆迁安置高层住宅小区和老旧高层住宅小区,整治电动自行车乱停放、乱充电等消防安全隐患。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责令小区物业限期整改并及时上报。

聚焦销售环节,狠抓电动自行车非法经营问题;聚焦使用环节,狠抓电动自行车使用规范问题……今年以来,我市全面深入开展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通过集中夜查、日常排查及针对性排查相结合的方式,全力以赴预防和减少电动自行车安全事故。

电动自行车违规充电、停放,一旦引发火灾,将严重威胁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为此,我市发挥专职队防消联勤工作效能,按照每队每天1组、每组3班,每班2人对小区开展防火巡查,将发现的电动自行车隐患问题移交给工作专班。集中行动期间,全市共组织93个专项检查组、491人,检查电动自行车销售店铺62家、维修店铺26家、住宅小区68个、自建房15个、三合一沿街店铺、夜间经营性场所等257家,督促整改隐患101处,累计现场清理违规停放充电的电动自行车371辆。

以住宅小区施工改造为契机,对架空层作为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的19个住宅小区、125栋楼,由市财政和区镇财政出资进行消防安全改造,截至目前已全部完成防火分隔设置和自动消防设施增设;采取“技防”措施,推动电动自行车车棚配备简易喷淋、独立式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等设施,安排安装单位对居民住宅小区电梯AI智能识别阻车系统进行维护保养。截至目前,推动安装独立式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379个,配置灭火器、灭火毯123个,转移电动车至室外安全地点74栋,清理楼道、疏散通道、内天井可燃物436处,拆除栅栏、防盗窗3040处,拆除面积7985平方米。

(本报记者 王天威 通讯员 徐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