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儿媳,更是女儿
时间:2024-08-08 A+   A- 举报

本报记者 龚丽丽

8月5日一大早,近海镇川流港村的村民刘菊又开启寻常的一天。趁着早上天气凉爽,刘菊急匆匆上完街就往回赶。到家电瓶车刚停稳,她拿上菜直奔厨房。一刻钟不到,冬瓜肉丸汤、清炒蚕豆两道简单又美味的家常菜就被端上了桌。

“爸,您醒了没?帮您洗漱下,就可以吃早饭了。今天上街买了您最爱吃的肉,做了肉丸汤,鲜得很……”来到床前,刘菊习惯性地跟公公李步云打招呼。虽然94岁的李步云因老年痴呆鲜少说话,但还是会下意识地招招手以示回应。

走进刘菊家,给记者的第一印象就是干净整洁。65岁的刘菊头发已经花白,常年的劳累让原本就瘦弱的她有些驼背,跟记者说话的时候,刘菊也没停下手中的活儿,或是给公公擦拭嘴角的口水,或是给他按摩疏通筋骨。

眼前的刘菊,和同龄的农村妇女一样普通,可谁曾想到她用自己的爱心已陪伴公公40余年之久。婆婆早年去世,丈夫又常年在外工作,怕老人孤单,刘菊便一直与其同住。之后在公公身患老年痴呆的10多年里,刘菊全权担负起照顾公公的重任,从无怨言,“是公公,更是父亲 ,只要他有一个幸福的晚年,我累点不算什么。”

2000年,年过七旬的李步云因骨质增生,双腿疼痛无法行走。1年多时间里,刘菊坚持每周两次,公交往返,独自带公公去市区看病,直至病情好转。医院挂号、检查、用药,刘菊把资料袋往臂腕一挂,背起公公就楼上楼下跑。起初,李步云还有些不好意思,刘菊便耐心开导,“爸,您不能走路,我们做小辈的都很心疼。我是您的女儿,没什么不好意思的。”儿媳的一番话,说得老人心里热乎乎的。

2010年,公公又患上了老年痴呆,生活不能自理。吃饭、喂药、洗澡……照顾公公的每一件事,刘菊都尽心尽力。刘菊常说,现在公公就是个老小孩,“顽皮”得很,东西乱扔,大小便失禁还常常弄脏衣裤。即便如此,刘菊从来没责怪过公公,总是在第一时间哄着公公将脏衣服脱下来,给他换上干净衣服。

这些年来,公公的病情时好时坏,有时候连自己是谁、住哪儿都不知道。为了避免老人家走丢,刘菊几乎是寸步不离地守着公公。她还特意在老人的房间外搭了一个简易的床铺,自己睡在那里,以方便照顾。在刘菊无微不至的照顾下,已至耄耋之年的公公身体硬朗、脸色红润。清醒时,李步云总是乐呵呵地念叨着:“我能活到现在,都是我儿媳的功劳。”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孩子都是看着父母的背影长大的。在她的熏陶下,刘菊的儿子媳妇也特别体贴人,隔三差五过来帮母亲照顾爷爷,推着爷爷去外面散步,还在上学的孙子孙女,节假日一回家,也会来看望太爷爷……而刘菊侍奉患病公公的感人事迹早已在村里传遍,提起刘菊,亲戚、朋友、邻居们纷纷竖起大拇指连声夸赞:“刘菊可是难得的好儿媳!”

采访接近尾声,刘菊就着急忙慌地开始了新一轮的忙碌。屋内的老人拄着拐杖小心翼翼走到刘菊跟前,小声呢喃着:“待会中饭我还要吃肉丸。”阳光下,老人满是皱纹的脸更加灿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