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天威 通讯员 秦瑀
7月22日上午,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东院区造血干细胞采集室内,蔡中尧的双臂插着针,随着血液分离机的启动,鲜血从他的体内缓缓流出,造血干细胞悬凝液也被一点点地采集出来,很快这份生的希望将会传输给一名陌生的血液病患者。
今年34岁的蔡中尧是启东市人民医院的一名影像医师,2017年7月参加工作,当年8月25日自愿报名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登记入库志愿者。今年6月,蔡中尧接到了与患者初配成功的通知。在忙碌的工作之余,蔡中尧积极配合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进行高分辨采样配型和体检,于7月17日前往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东院区进行捐献造血干细胞采集前准备工作,并于7月22日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
机器嗡嗡地转着,细细的输液管将蔡中尧同远方素未谋面的陌生人联系在一起。此次捐献采集长达4个多小时,整个采集过程,只能双手放直地躺着、身体不能挪动,需要承受手臂和肩膀麻木、酸楚的不适。
当天,启东自愿捐献造血干细胞第一人陆莺燕也来到现场,为蔡中尧加油鼓劲,陆莺燕贴心叮嘱蔡中尧,注意休息、加强营养、尽快恢复。巧合的是,陆莺燕还是蔡中尧的高中老师,这一刻,无私大爱在这对师生间温暖传递。陆莺燕说:“这次的捐献行动不仅展现了蔡中尧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的责任担当,也体现出他无私奉献的精神和高尚品德。”
采集进行得十分顺利,最终采集了360毫升造血干细胞。从初筛到高分辨的确认、体检,以及到南通采集成功,一路走来,蔡中尧感谢身边人的陪伴与鼓励,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传递正能量,让更多人了解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自愿加入中华骨髓库,为患者带去生命的希望。
蔡中尧是我市第9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自2003年造血干细胞集中采样活动开展以来,我市已有2000多名志愿者登记入库。市红十字会号召大家向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们学习,希望通过这一大爱善举,动员更多适龄中青年积极加入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行列,为更多血液病患者带去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