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桑园夏日葚好
时间:2024-05-29 A+   A- 举报

启隆镇农道有机公园内,游客品桑果美味、听桑蚕丝语——

陌上桑园夏日葚好

本报记者 顾晓晓 姜雨蒙

桑林紫葚累累熟,稻垄青秧漫漫平。微风轻拂,阳光正好,漫步于启隆镇农道有机公园的桑园内,目之所及是大片翠绿的桑树,桑叶郁郁葱葱,接连成片,成熟的桑葚则半掩在绿叶间,散发出诱人的味道,令人垂涎欲滴。

桑葚每年4~6月成熟,历经由白到红转紫的颜色变化,果实柔软酸甜,入口秒成果汁,多吃几颗牙齿都会“染”成紫色。桑葚紫不仅是初夏最亮眼的颜色,也是很多启东人童年的美好回忆。每到成熟季节,摘一颗紫色果实,轻轻一咬,果汁就在嘴里爆开,清香的酸甜味从嘴里一直渗透到心里。吃不完的桑葚鲜果,可制成果酒、果酱、果干等,果汁还可以用来做手工扎染,好吃又好玩,承包了夏日孩子们的快乐。

如今,每逢桑葚成熟,一批批游客就会来到农道有机公园的桑园,穿梭在阴凉的桑树林里,共同分享桑葚丰收的喜悦。据农道有机公园经理李松介绍,这片15亩的桑园,现在每天要接待五六十名游客。

桑葚成熟季,工作人员也在忙前忙后地采摘桑叶喂养蚕宝宝。农道有机公园在夏、秋两季都会养蚕,并且依靠桑园自给自足。园内设立了专门的蚕桑文化馆,供前来研学的孩子们和采桑葚的游客们,了解蚕桑文化的历史渊源。翠绿的桑叶、紫黑色的桑果,与欢笑玩闹的孩子们,构成了一幅美丽动人的画卷。“启东地区的蚕桑文化十分有名,通过让孩子们了解蚕的一生,体验缫丝、纺织过程,希望将蚕桑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李松说。

近年来,蚕桑文化作为中国农耕文明的遗产,其继承与发扬日渐重要。5月23日,启东农技站为学华小学的学子送去了一批蚕宝宝,通过“养一条蚕”的亲身经历,让蚕桑文化真正走到孩子身边,走进孩子心里。

(扫码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