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一群老人用一场迟来的婚礼庆祝金婚,10年后的“520”,他们再次集体“秀恩爱”——
白头偕老是最浪漫的事
本报记者 高璐璐
10年前,一群金婚老人穿上洁白的衬衫和婚纱,用一场迟来的婚礼见证了他们携手五十载的爱情,并留下珍贵的婚纱照做纪念。
10年后,这几对老人再次相聚,拍下钻石婚纪念照。岁月悠悠,他们并肩走过六十年的相濡以沫,让爱情历久弥新。
幸福留影定格“不老爱情”
今年5月20日来临之际,汇龙镇新联会联合家印记名流影像馆,来到光荣村几对结婚60周年的老人家中,为他们送上鲜花和祝福,并拍下钻石婚纪念照,用镜头记录他们的幸福瞬间。这些老人也曾在10年前拍下一组金婚纪念照,不管是10年前还是10年后,珍贵的照片都为他们风雨同舟、携手相伴的婚姻增添了美好的回忆。
除了有参与10年前活动的老人,活动还邀请了一群刚迈入金婚的老人。看着手中的纪念照,光荣村退休老书记黄新感慨万分,当年他们的结婚仪式,简单到只是去领一张“纸”,而今天他们终于拥有了自己的“结婚登记照”,照片里的他们肩并着肩,留下了幸福瞬间。“很感谢你们,让我们有机会补拍最珍贵的照片!”黄新紧紧握住家印记名流影像馆负责人刘玺的手说。
今年87岁的傅瑞康接过装裱精美的钻石婚纪念照,随后从自家柜子里拿出一个尘封已久的信封,里面珍藏着一张保存完好的结婚登记照。“瞧,我老婆多美!”傅瑞康抚摸着手中的照片,掩饰不住眼角的笑意,62年过去了,他们仍是彼此眼里最美的“新郎”“新娘”。
探寻爱情“保鲜”的秘诀
“我对我老婆可是一见钟情!”黄新向记者分享他与妻子吴锦英之间的爱情故事。由于黄新母亲早逝,家境贫困,吴锦英的父母起初并不同意这桩婚事。但在3年的不懈追求下,两人终于喜结连理,开启相伴一生的爱情之旅。
从一穷二白到如今家道从容、儿孙满堂,这都离不开两人对家庭的共同经营。年轻时,黄新是村委会骨干,从合作社社长到小队长,再到光荣村书记,多年来黄新一心扑在工作上,很少有时间去照顾家里的琐碎。吴锦英则扮演好贤内助的角色,挑起家中大梁,五十年如一日地陪伴着黄新。“因为有爱,所以坚持。”吴锦英笑道,她以瘦弱的身躯扛起家庭的重担,用包容和理解,默默支持丈夫的事业。
傅瑞康和妻子茅亚琴的爱情故事,算是典型的“先婚后爱”,生活虽是从柴米油盐酱醋茶开始,感情却在日常相处中不断升华。傅瑞康从小在上海长大,上世纪50年代下乡,1962年5月来到启东并定居。他与妻子属于“闪婚”,经人介绍认识后仅1个月便领证结婚。“我还记得婚礼那天是个下雨天,家里摆了3桌酒席庆祝,第二天我们就去拍了张结婚登记照。”傅瑞康说,“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看着眼前的老伴,他的眼里盛满了温柔,这些年彼此让步,互相照顾,互相搀扶,就这样在人生长河中携手走过了62年。
“如今我们的大家庭已是四世同堂。”傅瑞康拿出一张7年前拍的全家福,忍不住向记者炫耀,“我最小的重孙也已经2岁了,今年我们打算再拍一张全家福!”
镜头诠释家与爱的真谛
“家印记”名流摄影馆负责人刘玺是汇龙镇新联会成员,10年前由她父亲承办的那场金婚庆典活动,在她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每每回想起那场活动,总是深受感动和鼓舞。
10年过去了,刘玺从外地回乡接手了父亲的事业,用镜头帮助越来越多的家庭记录家的印记,留存优良家风。10年里,她一方面从事家庭文化相关工作,另一方面也在经营自己的小家庭,“我总是想,若是10年后能再与这群可爱的老人们相遇,希望能亲耳听一下他们的爱情故事,听取他们经营家庭的一些秘诀,从他们身上汲取幸福的力量!”
于是,刘玺将当年参加过庆典的部分老人再次聚集起来,续写属于他们的爱情故事,为他们送上鲜花和祝福。刘玺表示,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老一辈相濡以沫、互敬互让的夫妻相处之道值得年轻人学习,50多年的风雨相伴,是时光的沉淀,是无私的付出,更是长情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