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民法院依托诉源执源治理中心调解邻里土地纠纷
让“诉争地”变“法治园”
本报讯 “谢谢法官,这个困扰我们村委会多年的纠纷总算是画上了完美的句号!”近日,东海镇兴垦村党总支书记毛春燕激动地握住了市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陈杰的手。
这件事还要从几年前说起。兴垦村钮家和陶家本是邻居,并无矛盾,近几年却因为陶家四周0.47亩承包地的使用权产生纠纷。两家从一开始的口角逐渐升级至肢体冲突。后经调解,明确该地由钮家耕种,陶家需拆除承包地上的铁丝网。可两家就该承包地的使用权归属仍有争议,陶家拒不拆除铁丝网,也不允许钮家前往耕种。
案子进入执行阶段,虽然找到了矛盾纠纷源头,但怎么让陶家接受这个事实,法官陷入两难。
市人民法院依托东海镇诉源执源治理中心,联系到东海派出所、信访局、调解中心、国土所等有关单位,希望多部门参与共同解决这个纠纷。
同时,为了确保此次矛盾纠纷一次性化解,陈杰和东海镇副镇长贾瑞带领镇村两级有关部门同志前往现场,就承包地使用权的归属、承包地上农作物收割等问题与双方当事人进行释明,明确告知陶家,根据镇国土所提供的卫星影像及村集体提供的村集体土地分配图,这0.47亩的承包地的确是钮家的,如陶家仍拒不履行归还土地义务,将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在多部门的工作下,陶家同意拆除铁丝网,但多年的矛盾让陶家对钮家将在他家周边耕种这一事实难以接受。见此情形,镇调解中心的调解员们分别前往钮家和陶家做工作。对于钮家,调解员们提出,家中老人年事已高,耕种已是有心无力,不如将土地流转给村集体,还能有一笔土地租金,钮家欣然同意了这个方案。陶家见钮家不会再来自家周围耕种,遂也同意该方案。
之后,钮家和村集体签订了土地流转协议,陶家拆除了铁丝网,收割了地上的农作物。村委会在这块0.47亩的土地上建起了法治小公园。一个困扰双方和村委会多年的矛盾就此化解,也彻底拔掉多年来插在两家人心中的“尖刺”。
“成立诉源执源治理中心是合力破解基层执行难、治理难问题的创新之举。”陈杰表示,自2023年2月市人民法院联合东海镇成立诉源执源治理中心以来,已有数十起抚养、赡养、劳务、交通事故等民生案件得以执行完毕或是双方达成和解协议,“‘诉调对接’‘执行+网格’‘府院联动’等多元解纷方式,有力促进矛盾纠纷源头化解,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全流程服务。”
(通讯员 范小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