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启东城市记忆
时间:2024-05-11 A+   A- 举报

位于汇龙镇永阳村金港农庄的搪瓷陈列馆内,馆主陈永辉悉心收藏近6000只搪瓷制品,时间横跨近半个世纪——

唤醒启东城市记忆

本报记者 施盛夏

搪瓷,是一代中国人记忆中的重要组成。上个世纪,家家户户的脸盆、牙缸、饭碗等都是搪瓷制品,进入21世纪后它们逐渐被新材料取代,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而在我市,有位搪瓷收藏家,为启东人“保存”了一段岁月。

“启东棉纺织厂建厂十周年”“启东百货建站留念”“久隆信用社赠”……5月9日,走进汇龙镇永阳村金港农庄的搪瓷陈列馆,目之所及是一排排整齐摆放的搪瓷杯,杯身上印有厂名、时间、事件,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或赠或奖或留念,醒目的红色大字将记忆瞬间拉回那个年代。

搪瓷杯的收藏者叫陈永辉,曾在建筑公司工作,他对搪瓷老物件的收集源于一件单位颁发的“启建九〇年五好职工”搪瓷盆奖品。他将搪瓷盆悉心保存下来,此后每当看到同事、朋友家里的搪瓷老物件,陈永辉格外“心痒”,收藏搪瓷制品从此一发不可收。

由于陈永辉常年在外工作,他便托朋友帮自己四处打听收购,老厂、老宅的拆迁便是收集搪瓷老物件的最佳时机。“市建路口有个旧货市场,商贩收来搪瓷杯后就会把它留给我,他们知道我一定会买。”20多年来,陈永辉收藏了来自各行各业的搪瓷杯、搪瓷盆等带有历史印记的搪瓷物品近6000件,时间横跨近半个世纪。

“这个启东县邮电局搪瓷杯是1959年的,比我年纪还大。当我看到朋友发来照片时又惊又叹,没想到这么久远的搪瓷杯,保存得竟然这样好。”陈永辉清楚地记得收到每件“宝贝”时的心情,一组“南通地区通吕河整治工程留念”“启东寅兴围垦工程留念”的搪瓷杯更是让他打开了话匣:“当时为推进沿海开发,启东发动几万劳力去滩涂围垦,还有通吕河整治,都是启东人民艰苦奋斗的见证,意义重大。”

一只只印刻着工厂名、事件名的搪瓷杯,是父辈一生勤劳奉献的见证,也是他们用双手创造美好生活、推动城市发展的缩影。“虽然很多人不理解,认为我收藏的都是些不值钱的‘破烂’,但我认为它们串起来就是一段启东的发展史。”陈永辉收藏的搪瓷杯引发了许多启东人的共鸣,他常在抖音上发布搪瓷杯照片,不少人在一件件搪瓷杯中找回了逝去的青春。

得益于陈永辉的抖音在本地的影响力,他还通过发布老物件、老照片帮助网友找人。“之前有位网友给我发了张‘启东县渔船修造厂’杯子的照片,发布第二天就帮他找到了曾经的战友。”收藏搪瓷杯的开始源于陈永辉的业余爱好,如今似乎已成为一种习惯和使命。这些老物件浓缩了一代人的集体记忆,而陈永辉用收集搪瓷杯的方式记录着时代和这座城市的变迁。

“现在偶尔会有网友找来,带着孩子参观我收藏的这些搪瓷杯。”陈永辉说,目前由于场地受限,无法将收藏的老物件全面展示,但他希望将来能定期展出,留存启东这座城市奋斗发展史的同时,帮助更多启东人打开回忆的闸门,重温往昔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