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出童年记忆
时间:2024-05-10 A+   A- 举报

东海镇丰盛村5组年近七旬的周振威,坚守老手工技艺,匠心制作木陀螺——

“旋”出童年记忆

本报记者 高璐璐

在东海镇丰盛村5组,有一位年近七旬的周振威师傅,他可是制作木陀螺的能手。

走进周振威的“工作间”,一眼看到的是堆得满满当当的原材料,满地刨花皮与木屑,还有一架看起来饱经沧桑的木车床,柜子、桌子上摆满了各式木制生活用品,木刀柄、木榔头、木衣架……

只见周振威熟练地将一块木料放到木车床上,在机械声中一条条木屑四处飞溅,如雪花般飘落,随着不同工具的切换使用,切、削、琢……一只可爱的小陀螺片刻便展现在面前,周振威精湛的手艺不禁让人惊叹。

据周振威介绍,自己制作木陀螺,只需5分钟不到便能出成品,但用到的工具倒是不少,木车床、大小平刀、卷刀、斜刀……“最重要的是熟能生巧。”

周振威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制作木陀螺,起初只是给自家孩子玩玩,谁知木陀螺非常受欢迎,拿去校门口贩卖还赚了一笔小钱,生意最好时,他一天能卖出100余个。

如今,木陀螺渐渐从人们记忆中消失,村里的老人每每看到周振威制作的木陀螺,都会感慨万千,“这可是稀奇玩意儿,玩这个还需要技巧的嘞!”

邻居一边抽着陀螺一边告诉记者,要想陀螺转起来,必须要将鞭绳有条不紊地缠住陀螺腰身,然后放在离地面不远处,用力一拉鞭绳,陀螺自然就能在地上转起来了,只要用鞭绳不断抽打,陀螺就能一直转下去,倘若稍晃了神或抽打错了地方,陀螺便会停转,歪倒在地。

看似笨重的木陀螺,在鞭绳之下不停地“舞蹈”,周振威在“噼里啪啦”的声音中,仿佛回到了记忆中的童年,“这可是我们男孩子最爱玩的了,小时候常常聚在一起,比一比谁的陀螺转的时间更长!”

制作手工艺品,离不开“手到、心到、功到”。今年68岁的周振威,从事木制工艺已有40多年,拿手的除了木陀螺,还有唢呐等木制品,“如今孩子们可以玩的东西太多了,基本看不到木头做的玩具了。”周振威笑着说,能够坚守这种老手工技艺的人已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