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赤诚巧解“千千结”
时间:2024-04-28 A+   A- 举报

62岁的陈佩兰退而不休,变身“金牌调解员”,情理法并用化解纷争——

一片赤诚巧解“千千结”

本报记者 王天威

“没有异议的话,双方签字留档。”近日,记者走进城西村“陈佩兰家事调解工作室”,金牌调解员陈佩兰刚刚完成了一对婆媳关于遗产分配的调解,婆媳双方均对分配表示满意。

62岁的陈佩兰是一名有着30年党龄的老党员,她曾担任启东经济开发区城西村党总支书记,2020年12月,这位连续多年受到南通及启东市委、市政府表彰和奖励的“五星级党组织”老书记光荣退休。退休后,陈佩兰并没有选择享受轻松安逸的退休生活,她依然保持着一颗共产党员的为民初心,成为城西村的一名老干部调解员,发挥余热继续奔忙在乡村基层社会治理事业一线。

说起陈佩兰,城西村村民再熟悉不过。从1981起到2001年,20年间她作为“赤脚医生”走遍了全村各家各户,这也为她后来成为城西村党总支书记和如今的金牌调解员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2021年2月,“陈佩兰家事调解室”在城西村正式成立并挂牌运行,致力于为群众解答、解决各种矛盾纠纷。身份的转变,没有改变陈佩兰为民服务的初心。她以饱满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一心一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履行调解员的光荣职责。

陈佩兰所在的城西村,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征地拆迁,随着时代变迁,拆迁征地安置等政策不断更新,群众对待拆迁待遇问题不了解、不理解,历史矛盾突出。2021年,因历史遗留的“三费发放”、早期“土地工”安置等问题,富南小区安置房项目搁置1年有余,迟迟不能正常开工建设。陈佩兰发挥老书记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挨家挨户地走访宣传相关政策和实施方案,通过1个月不停歇的走访,走遍了该项目所在村民组60多户家庭,最终就保障安置方案达成一致,安置房项目得以启动。

平日里,陈佩兰处理起各种家长里短、矛盾纠纷,也是一把好手。去年初,城西村辖区内金某花夫妇引起了陈佩兰的重点关注,两人早年因夫妻关系不和而离婚,离婚后男方多次纠缠女方并以各种理由向其索要钱财,女方经济条件也一般,不堪其扰后报警,男方恼羞成怒,多次上门闹事,甚至扬言要杀死前妻。陈佩兰得知此事后,多次主动上门对男方进行普法教育、以案释法,从情理和法理两方面入手,反复做好男方思想工作,同时鼓励引导女方采取正确的渠道和方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通过多次上门走访,有效制止矛盾激化,维护了辖区社会治安和谐稳定。

“做好调解工作,要特别注重情、理、法融合,通过面对面、心贴心的调解,才能真正帮助群众解决难题。只要群众需要,我就会继续干下去,尽心尽力地为群众排忧解难,为建设和谐社会发光发热!”陈佩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