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来,杨荣兴无微不至照顾患病婆婆,以行动诠释中华美德——
用爱与责任撑起温暖的家
本报首席记者 黄欣美
通讯员 龚远方 项莉峰
“妈妈,衣服暖吗?身体舒服吗?被窝里冷吗?”每天早上,杨荣兴雷打不动要到婆婆房里看看,各类琐事,20年来她不厌其烦地要做好多遍,仿佛婆婆就是手心里的宝。
杨荣兴,近海镇协兴港村村民。多年来,她无微不至、无怨无悔地照顾着生病的婆婆,用一片赤诚的孝心感染着周边群众,也成为了人们口中当之无愧的“好媳妇”。
20年前,婆婆的一只眼睛因细菌感染视力骤降。为了治疗,家中花去了大部分积蓄,但依然没能保住眼睛,而且另一只眼睛也因病导致视力受损。从一个健全人变成残疾人,婆婆一时难以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饭吃不下,觉也睡不着。杨荣兴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变着花样烧菜给婆婆换口味,耐心劝导:“以后我就是你的眼睛,你走到哪儿,你陪你到哪儿。”在杨荣兴和家人的鼓励劝导下,婆婆逐渐接受现实,找回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5年前,一次意外让婆婆的身体状况更加糟糕,伴随着小脑萎缩,婆婆神志不清并卧床不起,吃饭和大小便都需要人帮忙,照顾婆婆的重担就落在了杨荣兴一人身上。原本家里考虑给婆婆请个保姆,但是杨荣兴担心保姆不如自家人细心妥帖。思考再三,她毅然决定辞掉工作,全身心在家照顾两位老人。
卧床没多久,婆婆就出现了褥疮,杨荣兴想了很多法子,求医问药、活血化瘀、按摩翻身,在她的悉心照料下,婆婆的褥疮终于痊愈。偶尔婆婆神志清楚时,会因为不愿拖累家人出现不愿吃饭的情况。每每这时候,只有看到了杨荣兴,她才肯继续吃饭。尽管离娘家很近,但杨荣兴很少回娘家,因为她已经是公公婆婆最离不开的“当家人”。
杨荣兴像照料亲生父母一样照料着公婆,这一照顾就是20多年。常年外出打工的丈夫总觉得亏欠妻子,而她却笑着说:“能陪在老人身边就是子女的幸福,再累,心里也是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