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如何防患于未“燃”
南通消防提醒:充电时要注意安全,严禁上楼入户
本报讯 近年来,电动自行车起火导致的火灾屡见不鲜。据国家消防救援局统计,2023年全国共接报电动自行车火灾2.1万起,相比2022年上升17.4%,电动自行车安全问题不容忽视。2月25日,南通消防发布提醒,电动自行车一旦起火危害极大,在日常停放尤其是充电时要注意安全,严禁上楼入户。
电动车为什么容易起火?
电动车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也带来隐患。据消防相关专业人士分析,一般电动车起火有三大原因:过度充电、线路老化和充电器使用不当。一般情况下,电动车充8小时左右的电就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充电时间过长,会让电池发热、鼓胀甚至导致电池爆炸。电动车使用过久,车里的连接线路容易老化、松动导致漏电、接触不良或短路,极易引发火灾。
如果车辆电线发生故障,产生的高温容易引燃车辆的鞍座及装饰性塑料件等。很多家庭不止有一辆电动车,不同品牌的电动车混用充电设备,也会给电池带来损伤。充电器是损耗品,寿命较短,需要及时更换,更换时要注意与蓄电池型号相匹配。
如何防范电动车起火?
消防部门提醒:居民应当按划定区域停放电动自行车并充电,避免电动自行车进入电梯和住宅户内、私拉电线充电,出租房屋时应明确消防安全责任。
电动车在充电时,不可在住宅客厅、楼梯间或走道内充电。而在其他地方充电时要远离易燃易爆品,检查并清理附近堆放的易燃物品,以防电动车在起火时引燃附近物品,造成更大火灾。
此外,切勿购买和使用非标超标电动车,不要随意改装电动车。购买非标或超期使用电动车会增加风险指数。在日常使用过程中,要加强对电动车线路、电器元件等方面的检查,防止接触不良引起打火、发热,避免线路老化、磨损而造成漏电、接触不良或短路等故障。
电动车进楼入户拒不改正将罚款
全国多起电动车事故发生引人深思,2021年开始,我国已出台多项有关电动车的管理规定。
2021年8月1日《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正式实施,其中第三十七条提到,禁止在高层民用建筑公共门厅、疏散走道、楼梯间、安全出口停放电动自行车或者为电动自行车充电……拒不改正的由消防救援机构责令改正,对经营性单位和个人处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对非经营性单位和个人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2022年3月1日正式实施的《江苏省住宅物业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中第二十八条提到,统一管理人应当加强电动自行车日常停放和充电管理,对违规停放电动自行车或者违反用电安全要求私拉电线和插座为电动自行车充电的,应当予以劝阻,不听劝阻的应当依法采取合理措施予以制止。
针对电动车乱停放、乱充电,且拒不改正的居民,南通市已陆续开出多张罚单。针对居民电动车进楼入户,除了宣传教育外,不少小区还引进电梯梯阻“黑科技”,阻止电动车上楼,减少电动车带来的火灾隐患。
(季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