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已过,人们告别家乡,开启新一年的征程。满满的行囊里,装进了家乡的味道、家人的牵挂和对未来的期盼——
返程行李箱塞进“一个菜市场”
本报记者 高璐璐
相聚的时光总是短暂,一转眼春节假期已过。八日的光景还未能释怀心中的思念,新的乡愁却已在挥手之间泪眼朦胧。回眸之间,“打工人”纷纷带着行李,踏上了返程的旅途。每当这时,背包和行李箱总是被家人装得满满当当,也塞进了满满的牵挂和沉甸甸的爱。2月17日上午,记者来到启东火车站和汽车客运总站,探访那一件件“特殊行李”里的“家乡味道”。
“一大筐草鸡蛋”
“这可是我从小长到大的故土,每一次离开都很不舍。”光阴如梭,时光荏苒,今年是彭美平背井离乡去往云南临沧打拼的第22个年头。临行前,83岁的老母亲在她的包裹里塞了很多面包和零食,生怕女儿在路上饿肚子。尽管此行路途遥远,但母亲还是给她装了一大筐自家鸡下的蛋。“母亲平日里都不舍得吃,全部留着让我带出去,她叮嘱说这是草鸡蛋,有营养!”
“那是家里的海鲜味”
彭卫星是吕四人,已在昆明工作17年,只有过年才能回家看望父母。他告诉记者,家里人从事渔业生产,每次回昆明时,父母都会给他准备很多海鲜,吕四鲳鱼、海蜇、带鱼……“只要闻到海鲜的味道,那就是家的味道!”每次尝到那最正宗的吕四海鲜味,都能让身处他乡的彭卫星感到温暖,也倍感思乡。
“地皮小菜是父母的爱”
“谁不说故乡好呢?”和家人短暂团圆了5天后,已在淮安安家落户的邢建忠不得不再次踏上返程的旅途。行李箱里,除了邢建忠自己采购的准备捎去给淮安朋友尝鲜的吕四海鲜外,更多的是年迈父母为他打包的“地皮小菜”。“花生米、芋头、荠菜……这些都是父母田里种的,绿色又健康。”
“自家种的菜炒出来更香”
62岁的陈新美今天要赶去南通女儿家帮忙带娃,“这是启东的酒酿,这是自家腌制的咸鱼……都是我女儿爱吃的。”陈新美身边大大小小的行囊中,装满了启东的特产和自家田里的绿色蔬菜。如今交通方便了很多,陈新美趁着平日里空闲,就回启东打理自家小菜园。“虽然城里很多东西都买得到,但还是自家种的菜炒出来更香。”陈新美笑着说。
返程的行李箱像极了蓄电池,蓄满了家人最直白的牵挂。后备箱里不一定是最值钱的东西,但那些家乡土特产最抚游子心。
新的一年,人们带着对家的眷恋、亲人的叮咛、行李箱里沉甸甸的爱,心怀热爱奔赴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