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镇乐庭村陈峰夫妇尽心尽力赡养养父母,用行动诠释孝的真谛,其家庭获评2023年启东市文明家庭——
不是亲生胜似亲生
本报记者 茅晨华
1月15日,记者来到东海镇乐庭村陈峰家时,陈峰和妻子黄成美正陪着94岁的母亲吴炳如晒太阳。“父亲两个月前刚过世,明显感到母亲的话少了,她现在眼睛和腿脚都不太好,平时不是睡觉就是坐着,天气好的话我们就扶着她出来晒会儿太阳,多陪陪她。”陈峰告诉记者。
今年66岁的陈峰是陈琢山和吴炳如的侄子,小时候因为陈峰家里兄弟姐妹多,便被过继给没有子女的陈琢山和吴炳如。“他们待我如亲生儿子,吃穿用度甚至比亲生父母家还要好。”幼时的恩情早已烙在了陈峰心里。
你养我小,我养你老。陈琢山是抗美援朝老复员军人,多年来他和妻子相互扶持,陈峰也得以安心在外务工。几年前,父亲陈琢山因痛风,手指严重弯曲变形,吃喝拉撒都离不开人,2022年又因小脑萎缩,全身瘫痪。母亲吴炳如也于2021年不慎摔跤导致骨折,长期卧床,生活无法自理。面对父母的情况,陈峰毅然决然放下手头工作,挑起了照顾双亲的重担。
随着陈琢山病情加重,日常的食物已经不能自主吞咽,陈峰就学习制作流食,一日三餐荤素搭配,但两个失能老人也逐渐让陈峰喘不过气起来。“当时我妻子在上海带孙女,和儿子说明情况后他们都很理解,同意让她回来帮忙一起照顾爷爷奶奶。”陈峰笑着说,我觉得这也是一种传承。照料一日三餐、日常翻身擦洗、夜里协助起夜……夫妻俩携手开启了贴身照顾老人的生活。
细心照料,多次从死神手里抢回父母亲。2022年12月,老两口相继发热,高烧持续不退。“我当时也发着高烧,我能挺住,但他们身体不允许了。”陈峰说,他和妻子分工合作,一个留家里看护,一个去卫生室请医生,历经1个多月,陈峰年过九旬的父母亲身体终于趋于正常。而这样的事情,这几年陈峰遇到了多次,老两口每次都在陈峰夫妻俩的细心照顾下,转危为安。
2023年11月,年迈的陈琢山因为无法进食,最终离世。“父亲走的时候,我们都陪伴在他身旁,相信他也没什么遗憾了。”陈峰说,接下来我们的任务就是好好陪伴母亲,相信这也是老人最需要的。
陈峰夫妇用行动诠释了孝的真谛,他们家庭也被评为2023年启东市文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