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四港镇75岁农妇宋水香虽守寡多年、慢病缠身,但体谅姑叔难处,精心照料105岁婆婆——
千金难买“舍不得”
本报特约记者 姜斌
通讯员 周黎晖 张珍
1月15日上午,记者刚踏进吕四港镇念五总村23组宋水香家,只听得底楼里屋传出呻吟,“老人想喝开水了。”75岁的宋水香赶紧冲上糖开水,走到婆婆床前,搅匀、吹气、试水温,再一勺勺送喂,“婆婆总是昏睡,天暖和了,估计能活络起来。”
一老一小,40年婆媳相守、9年来床前尽孝,宛如平常一首歌。年复一年,已入古稀之年的宋水香虽守寡多年且慢病缠身、少有收入,却在3个女儿的支持下,体谅3个姑姑、1个小叔难处,如亲生女儿般独自精心服伺百岁婆婆,她的孝心善举,早已被乡亲传为美谈。
“服伺百岁老婆婆,不愧是孝顺好儿媳。”循着乡邻赞誉,采访的话题就围绕宋水香虽有三姑一叔,却体谅各家难处,克服精神上、物质上、体力上等种种负担与困难,坚持独自照料年迈婆婆。“孝敬老人,天经地义。”宋水香回应,“要说缘由,也就‘舍不得’三字。”
只因一个“舍不得”,宋水香将至亲大爱奉献于婆婆。40年前,公爹过世,定居上海的小叔接走母亲,然离不开乡土的老人吵着回家。“舍不得婆婆在上海受累。”宋水香夫妇随后接回老人,婆媳朝夕相处至今;14年前,宋水香丈夫过世,姑叔们提议轮流照料母亲,她忍住悲伤征询婆婆,又以一句“舍不得违背老人意愿”将其留在身边。
有儿媳精心照料,婆婆年过九旬仍身板硬朗。然好景不长,11年前,94岁的婆婆不慎跌跤摔断了股骨头,医生及亲友提出保守治疗,但是宋水香表态“舍不得老人瘫痪余生”,在她的带动下,叔姑嫂们合力将母亲送进大医院成功手术,也让母亲重新站立行走了两年。
老人毕竟年近百岁,9年前,母亲卧床后再不肯主动起来,神志也逐渐糊涂,自觉亏欠大嫂的姑叔们又提出共同赡养。彼时,离娘家10公里的大姑身体残疾,小姑要服伺公婆,二姑同样因照料婆婆难以脱身,小叔则遭遇家庭变故。而与老人相依相伴了30多年的宋水香,也已患上腰椎间盘突出、脑梗、关节炎等慢病。无奈中,大家提议将母亲送进敬老院,却被宋水香一票否决:“老人耳背又只会说吕四方言,舍不得她孤单终老。”最终,宋水香思虑再三,一锤定音:“婆婆秉性我最了解,仍由我来服伺最妥当。”
一个个“舍不得”,成了宋水香将婆婆留在身边的最大理由。其实,姑叔们心知肚明,大嫂留下母亲,除了对老人由衷的爱,更有她对姑叔们所遇家庭处境的最大体谅。正如此,大嫂宁愿自己多吃苦遭罪,也同样“舍不得”姑叔们为了母亲六神无主。大嫂的情怀与宽宏大量,姑叔们铭记在心,每每相聚提及此话题,总会感动得泪流满面。
独自服伺婆婆,宋水香付出太多。面对旁人费解,她无数次回应:“想当年,婆婆带大5个子女多么不易,再后来,婆婆帮带3个孙女,又是几多心血。到今天,家有老人赛金宝,服伺老人谈何辛劳。”只因心存感恩、以孝为荣,宋水香才在3个女儿的支持下,9年守护婆婆,从不在外过夜,不惜推辞了近乎所有平、晚辈安排于晚间的喜庆宴请。
一日三餐,老人喜食腐乳、泥螺、蟹酱,每日两换两洗三翻,热水、尿不湿、换洗衣服、定时翻身、端屎倒尿,成宋水香服伺老人日常流程。推着轮椅,载上婆婆,有阳光的日子,总能见到婆媳俩的笑脸。为了老人的健康、干净、微笑,宋水香自2014年以来,私底下纵然天天服药治病从无怨言。“好在姑叔们时常看望母亲,好在3个女儿支持,好在小毛小病挺得过来。”婆媳相守,乐在其中,宋水香如是欣慰自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