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东海镇卫生院医务人员汤春健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成为我市第7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用热血为生命助力
本报记者 朱俊俊 徐嘉晨
1月15日,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室外寒气逼人,病房内却暖流涌动,东海镇卫生院党支部委员汤春健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为一名年轻的白血病患者送去新生的希望。他也成为我市第7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也是2024年南通首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汤春健今年34岁,2020年5月12日在市红十字会组织开展的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集中采样活动中,成为了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登记入库志愿者。2023年11月23日,汤春健接到省红十字会通知,得知自己与一名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他义无反顾地决定履行入库承诺,捐献造血干细胞,为患者送去生命的希望。2023年12月19日,汤春健进行了高分辨采样,顺利通过健康体检。今年1月2日接省红十字会通知,于1月10日入住通大附院,并于15日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
当天8点40分,采集正式开始。医务人员将针头插入汤春健的双臂,通过管子与造血干细胞采集仪器相连。随着机器轻微的响声,鲜红的血液从左臂流出,进入仪器收集干细胞后,再从右臂返回体内。9点25分,在仪器软管中,能够清楚看到粉红的造血干细胞从血液中分离出来。
采集中,汤春健十分勇敢:“感觉和我平时无偿献血差不多,没有什么特别的。”妻子王娟耐心地陪在汤春健身旁,两个人互相鼓励着。汤春健告诉记者,这次能够配对成功真的非常幸运,能够帮助他人、回报社会,家里人也都十分支持他。一想到自己的微薄之力能够挽救他人生命,给他们带去希望,感觉很开心,自己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作为一名医务人员,我非常了解白血病患者的痛苦,也比普通人更加了解造血干细胞的重要性。只要能够挽救他人的生命,我肯定会义无反顾地去做。”汤春健希望,更多适龄中青年积极加入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行列,为更多血液病患者带去希望。
历经4个半小时的采集,汤春健成功捐献出360毫升干细胞混悬液。汤春健手臂无法动弹,他的手脚发麻,身子十分疲惫,妻子轻轻地帮他擦拭掌心的汗水,按摩手指。
采集完成后,这袋装载着爱和祝福的“生命种子”被第一时间送出,为患者拨开浓雾,带来曙光。自2003年开展造血干细胞集中采样活动以来,我市已有2000多名志愿者登记入库,目前已有7人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