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英雄 绘就最美警色
时间:2024-01-10 A+   A- 举报

时间的书页不断掀开,第四个中国人民警察节悄然而至。人民警察,这支英雄队伍,一路走来、浴血荣光。一身警服,一生守护,这些随时准备出征的人民卫士,用忠诚、守候、坚毅和汗水,让“警察蓝”成为平安的底色。

护企安民的“利刃尖兵”

梳理、排查涉案企业资金,马不停蹄奔赴各地冻结涉案资产;翻阅公司账簿、凭证,逐份核对群众存款单据;挨家挨户走访,为群众确权,耐心劝导安抚受害群众,挽回损失数百万元……在破获一起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时,市公安局经侦大队副大队长唐雨“白+黑”“5+2”忙得焦头烂额。

从警17年的唐雨无数次与犯罪嫌疑人斗智斗勇,侦办过数不清的大案要案。为寻找破案的蛛丝马迹,他从成百上千页往来款项中分析资金流向,在繁杂数据信息中找出案件疑点;为抓获犯罪嫌疑人,他日夜追踪,通宵鏖战,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唐雨深知群众利益无小事,哪怕案值再小、侦破难度再大,多破获一起案件,多追回一点损失,就是对受害群众最大的安慰。

作为经侦民警,少不了和海量数据打交道,多年的工作经验让唐雨练就了敏锐的洞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一次走访企业时,某公司法人反映公司流水有问题,不符合企业常规经营现状。多年的办案直觉告诉唐雨,其中一定有问题,抽丝剥茧、深入攻坚、资金查控、明晰案情,最终成功破获一起案值千万的职务侵占、挪用资金案。

“新时代的侦查思维要向数据思维和关联思维转变,侦查目标要向事前预警、事中评估和事后稳控转变,侦查模式要向主动侦查和情报导侦转变,侦查方法亦要向信息化和智能化转变。”工作中,唐雨积极探索新的办案模式和方法,立足“风险预测、安全保障、精准服务”三条主线,配合大队负责人全力推进“一事一策”“一企一策”工作法,积极构建经济风险“防风林”新格局,全方位为企业防范化解风险。依托驻企经侦警务室,先后破获某连锁酒店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案、某工程串通投标案等一大批案件。“干侦查很累,但一起起案件告破时,虽苦犹荣。”唐雨说。

 

群众信赖的“贴心大姐”

“在吕四港镇东皇山村5组,有嫌疑人剪断附近电信箱内网线,逃离时跳入旁边一河中,请值班民警立即携带救援装备赶赴现场!”接到指令后,值班民警迅速按照吕四港镇中心派出所辅警卞玉接收转递的信息到达现场,将嫌疑人救上岸,同时破获一起盗窃案件。

过去20多年里,类似的场景曾无数次上演。卞玉不仅认真完成上传下达的工作职责,还充分利用自己多年在吕四工作地熟、人熟、情况熟的经验,帮助民警在纷繁复杂的警情中,去伪存真、化繁为简、精准预警、快速处置,没出过一次瑕疵错误。

利落的短发,灿烂的笑容,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面对所有来访群众都高度热情、绝对负责,军营、警营把她磨炼成了一块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璞玉,一如其名。

1998年,卞玉成为吕四港镇中心派出所的一名辅警,主要协助民警开展窗口服务、统计报表、信息接收反馈等工作。曾多次被市公安局嘉奖,荣获“先进个人”“优秀女辅警”“最美奋斗者”等多项荣誉。2023年3月,荣获“南通最美辅警”提名奖。

“在福利院还习惯吗,吃得怎么样,有没有交到新朋友?”刚从外地学习回来,卞玉就带着辅警妈妈团来到南通市儿童福利院,将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小黑”,像个母亲一般将“小黑”搂在怀里,关怀地询问着。

与“小黑”的这份“母子情”要从2020年10月说起,当时“小黑”刚满周岁,因生母贩毒、吸毒服刑,生父不知去向,外公外婆放弃抚养,“小黑”成了一名被遗弃的孩子。卞玉和吕四港镇中心派出所的10多名女辅警,轮番上阵组成“妈妈团”,日夜照顾了“小黑”3个月。“小宝宝刚来时脸蛋特别黑,所以‘妈妈’们才给他取名叫‘小黑’。我们给他在南通市福利院找了新家,希望他能健康成长。”卞玉说。

“不仅平时工作认真负责,每次到关键节点,卞玉也从不含糊。”这是同事们对卞玉的评价。近两年来,经卞玉办理的暂住证达6000余人次,帮助解决各类群众求助问题200余次。所务会上,吕四港镇中心派出所民辅警一致认为:“头顶一样的国徽,肩扛一样的责任,卞玉同志展现出来的奉献和担当值得我们所有民辅警学习。”

 

暖心护航的“交通卫士”

“跟陈指导搭班接处警,可要加把劲,好好学。”同事正调侃着刚上班的交警大队久隆中队指导员陈坤,110接警平台电话就响了起来。“久隆镇富民路与南海公路发生一起交通事故,请尽快前往处理。”

陈坤到达现场后,发现这是一起追尾事故,碰撞得很严重,后车保险杠已稀碎。一名40岁左右、身材发福的男子半蹲在车旁,后排车位上还坐着一个孩子。

经过初步观察,现场并无人员伤亡,陈坤暗自舒了一口气。“您好,请出示您的驾驶证、行驶证。”男子起身,机械地配合着,好似还没缓过神来。陈坤柔声说:“急着去哪里?车撞得这么厉害。人没事吧?”车主望向孩子:“小孩早上月考,开车就急了点……家里事情太多,老人身体不太好,孩子又要上学。”许是陈坤关切的语气让车主放下了防备,他好像找到了一个宣泄口,“几乎每天都要卡点出门上班,今天红灯多了2个,就来不及了。老板上次说过了,再迟到……”他的话到这里戛然而止。

陈坤拍了拍车主的肩膀:“我们年纪差不多,都是上有老、下有小。”车主抬头看着陈坤,目光里满是讶异,似乎没想到交警还会说这些。陈坤接着说道:“事故处理流程需要时间,你上班迟到应该是没跑了,但你要是信得过我们,小孩可以让我们同事送,你留在这配合我们处理,行吗?”车主不好意思地点点头。

当交通事故发生,面对刚从生死边缘归来的当事人,陈坤早已习惯不仅仅是扮演执法者的角色,更是引导者和理解者。他深刻地体会到,一次援手、一句安慰,或许就能抚平他们心灵的创伤,帮助他们重新找回生活的勇气和希望。

几个月后,在某次护学岗执勤时,陈坤一眼认出了那次事故的车主,车主也认出陈坤,简短攀谈中,得知他已换工作,家里老人身体好转后,换了份工资相对低点但轻松的工作,更关注孩子的学习成长。听他说,事故那天,小孩的考试成绩也不错,之后开车也更加平稳。

“希望每个交通参与者在驾驶时都能扔掉自己的坏情绪,安全出行,平安回家。”陈坤说。

本报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