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四港镇居民都爱去巷子里那家缸爿饼店,寻觅记忆中的味道——
一张饼 香百年
本报记者 张媛媛
冬日,清晨5点,天未明,第一锅缸爿饼已经烤得金黄松软,63岁的店主孙卫东将冒着热气的缸爿饼一个个铲下铁板,码放整齐后盖上棉布保温。
东方刚泛起鱼肚白,食客们便纷纷涌来。这家店位于吕四港镇建设新村旁的巷子里,68岁的张先生坐到了店里唯一一张客桌上。“几十年了,我天天来这里吃饼子,风雨无阻。”家住天福家园的宋女士一下子打包了35张缸爿饼带走,“我家离得远,但家里人就认这一口,所以我每次都多买一点,第二天自己热一下一样香。”孙卫东笑着介绍,“看那位80岁的大爷天天3个缸爿饼,牙口可好了,他还常常带些朋友来光顾……”孙卫东对这些顾客如数家珍,顾客们也对店里的缸爿饼赞不绝口。“这家的口味最地道,我们吕四人就爱这一口!”
揉面、抻面、撒葱花、擀面、切块、蘸糖稀、贴芝麻……孙卫东的弟弟孙卫军是店里的面点师傅,他手法十分娴熟,将一个个饼坯抛向盒中,孙卫东则将最后过好水的饼坯拍上铁板,一块铁板整齐码放32块饼。少顷,转动旁边把手,一整个翻过去再将饼面上的芝麻香味烤出,缸爿饼也是牢牢贴着铁板不曾掉落。五六分钟后,一锅香味四溢的缸爿饼就出炉了。
和孙卫东兄弟一同忙碌着的,还有正在揉面团的郁国荣,他是孙卫东的三舅哥,也是这家店的上一任店主,偶尔有空会回店里帮忙。郁国荣介绍:“我们家做饼是从我爷爷开始的,早年间还是贴在桶炉里烤制的,40年前改成了这种铁板烤制,效率更高了,口味也更稳定。”
店里还会照顾不同客人的口味,有定制的萝卜饼、葱烧饼、对酥等。“其实都可以统称缸爿饼,就是包的馅料不同,比如酥里面我们会放腌制加工过的生猪油等,老吕四人的吃法是两块缸爿饼夹一根油条就着壶茶水吃早点。”孙卫东指着店里的价目表说,“我们店里的缸爿饼口味地道、价格实惠,所以店主变更、店址变迁,老顾客依旧会赶来捧场。也许将来这家店会传到我侄子手里,希望他能延续好这门手艺,守住记忆中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