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东名师、作家热评2018江苏高考作文题
花解语,鸟自鸣。生活中处处有语言,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比如雕塑,基因等都是语言,还有有声的、无声的语言。语言丰富生活,演绎生命,传承文化。请以此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体裁不限,诗歌除外。
昨天上午,江苏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公布。本报邀请了我市6名资深的语文教师、知名的作家点评2018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目。
李新勇(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启东市作家协会主席):
今年以“语言”为核心的命题人人能写,但写好不容易。人人能写,就是题目的解说部分,命题倾向比较明确;然而写好不易,考场作文要得高分,须在“真、新、亮”三个字上出彩。所谓“真”,就是情感真挚,文章贴着自己的生命体验写,切忌虚情假意。所谓“新”,即是语言要新,平庸的语言令人生厌,另外结构、角度和立意也要新颖、别致。所谓“亮”就是在叙事和抒情的时候恰到好处,有亮眼的句子。这一作文题目明显考查考生平时的作文水平,考前突击或“预制板”,显然不能担负完胜的任务。
殷宝霞(启东中学教务处副主任、高中语文学科主任):
2018年江苏高考语文作文题承袭了近年来我省采用的材料作文的命题方式,体现了高考作文平稳务实、贴近考生的命题思想。这个材料具有开放性,可以引领不同区域、不同背景、不同层次的考生各显神通,因此考生可以选择的文体也是多样的。既可以从生活中各类运用语言的现象、作用或价值出发,表达自己对“语言”深刻而辩证的思考,写议论类文章;也可以叙写与语言相关的故事或自己的亲身经历,写出关于“语言”的生活化感悟、诗意化追求等,写成记叙文、抒情文。
总之,材料本身的生活味与诗意化兼具的特质,可以满足不同思维特性的学生的写作需求。它能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感知社会,鼓励考生通过现象学会思考,也能引导学生对生活中一直运用的语言展开诗意畅想。可以说,对考生的人生成长也具有积极意义。
顾燕能(汇龙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启东市作家协会会员):
今年的江苏省高考作文命题,我认为体现了三个特点:真生活,真阅读,真思考。
话题很专业,又能接地气,提醒考生学会真生活。材料对考生有核心词的提示部分,找到合适的切入口,比涉及众多方面的语言现象泛泛而谈,要来得笔力更集中。至于思考对象的如何精准选定,这就有赖于平日生活中的深入观察程度了。文体不拘泥,选材很自由,提醒考生学会真阅读。今年的“语言”作文,记叙文、议论文、散文三种文体均可操作,这样就可较好地发挥考生的特长文体。然而,文体自由空间的拓展,更需要考生们注重自我阅读习惯的培养、阅读方法的改进、阅读量的扩大和质的提升。套作不容易,思维见功力,提醒考生学会真思考。围绕“语言”确定写作话题之后,再谈其作用以及如何加强语言功力的培养等。或娓娓道来讲述故事,或鞭辟入里分析议论,或层层深入哲理感悟,平日备考文体就可以各显神通了。这样的写作过程,也许有些考生有平日准备的素材用不上之感,这正告诫我们,积累写作素材固然重要,但是过多依赖准备材料,会给我们的实际考试带来思维定势,从而阻碍了我们实战中灵活应变能力的提升。说实话,与积累一定的素材相比,我更希望的是,广大考生要更重视生活中对思维的培养,更重视对时事热点的随时思考。
黄萍萍(汇龙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南通市学科带头人、启东市作协理事、《沙地》杂志编辑):
高考作文难在把作文题和自己的生活勾连起来,写出富有个性的真性情文章。今年高考作文,“语言”是核心词。材料提示生活处处有语言,那么你关注到了哪些呢?一个人的口头禅、一个店铺的名称、一条标语或广告、一部作品的一段或一句,一个时代的流行语、网络语言、外交热词,家训家书、日记作文,还有除了文字和声音之外的其他语言形式。
不管选择哪种“语言”,一定要看到其背后的东西,比如,解读到“语言”背后一个人的生活、生命姿态,一种情感或思想的力量和影响,一个时代的追求和取向,一种文明的特质和影响。更要看到考生对这种语言的态度和思考,或尊崇,或警醒,或追寻,或批判。不管是什么文体,什么角度,有自己的真东西,而非“高考体”,作文就不会让人失望。
汤倩倩(汇龙中学语文教师、启东市作协会员):
语言,正如材料所说“生活中处处皆有”。语言,既有烟火气、生活气,也有历史社会的纵深感、厚重感。有声的是语言,无声的也可以是语言;口中所言是语言,行为所做也是语言;绘画是画家的语言;镜头是摄影师的语言。正如材料所言,“音乐、雕塑、程序、基因……莫不如此”。
所以,此作文题内涵丰富,外延广阔。各个层次的考生皆能有话可说,有料可用。但是要想写出立意高、思想深、有底蕴的优秀作文,也绝非易事。只有那些善于思考、功底扎实的学生才能轻松驾驭。
蔡海燕(汇龙中学高三语文教师、南通市作家协会会员、《高中生素材分类作文教程》一书作者):
今年的江苏高考作文难度不大,注意扣住关键词“语言”来行文即可。可记叙,可议论。选材范围很广泛。可以是花、鸟等自然之物,也可以是各种各样的人,也可以是人类社会各种各样的生活,也可以是各种艺术甚至是科技……例如作家阿来就写过《大地的语言》,也可以写秦淮河的语言、沧浪亭的语言、王熙凤的语言、杨绛的语言、《菜根谭》的语言,当然也可以写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语言。记叙文忌低幼化,议论文忌抄录原材料作为行文的三个分论点。
(王天威 整理)
(扫码看更多精彩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