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好医生的多味人生
时间:2018-06-07 A+   A- 举报

提起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医生隋峰,同事说是好拍档,病人夸是好医生,家人称是好男人——

三好医生的多味人生

本报记者 潘瑾瑾 通讯员 顾凯宏

在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办公室,记者见到了三好医生隋峰,听他讲述从医以来的多味人生。

苦:24小时在线的“跑男”

1980年出生的隋峰是辽宁丹东人,2008年从南通大学硕士毕业后,来到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工作。虽然是东北人,但隋峰却操着一口流利的启东话。“我来的头两年就学会了,听不懂启东话,就无法第一时间研判病情。”隋峰笑着告诉记者。

神经外科不同于其他科室,来神经外科的病患大多是脑出血、急诊外伤或是重大车祸的危重病人,大部分的手术都在后半夜进行。所以即使不值班,隋峰的手机也保持24小时开机:“后半夜被叫来做手术是常有的事。”由于病人病情危重,神经外科的医生需要短时间内正确研判病情,然后制定手术方案,在最短的时间内抢救病人。“一天24小时,我至少有16个小时在医院。”隋峰说。

辣:生死一线的“救命者”

2017年11月23日晚上,在家休息的隋峰接到医院急诊通知后,火速赶往医院。病人66岁,送进医院时,已经对外界刺激没有反应,陷入深度昏迷。“是脑出血。”隋峰进行一系列必要的检查后,快速作出诊断,决定第一时间为该病人实施手术。

手术中,隋峰另辟蹊径,采用医院当时最新引进的颅内压监测探头和传统疗法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不到一个月,这个病人就痊愈出院,没有留下任何后遗症。

这台手术后来成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的教学手术,每每提起这件事,隋峰总是摇摇手表示:“没什么特别的,把病人从死神手里拉回来就是我的职责。”

酸:时感无奈的“中间人”

“作为医生,治病救人是天职。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很多事情会让看惯生死的医生也很无奈。”隋峰略显感伤地说。

前段时间,有个伤者后半夜因车祸送入医院,需进行紧急手术。伤者身上没有任何联系方式或者证件,人民医院立马开通“绿色通道”,相关负责人都已签字,只等病人推进手术室进行手术。

可就在这时,伤者的家属来了,家属因为无法承担术后风险拒绝签字。“我当时跟伤者家属说了一遍又一遍,院里也表示实在困难可申请减免部分手术费用。”隋峰说起这件事时,仍显得有些激动,最终,伤者错过了最佳救治时间过世了。“医者仁心,让病人活下去是我的使命!”隋峰的眼里透着一丝遗憾。

甜:无私强大的“后援团”

来启工作的第二年,隋峰就与启东姑娘王欢欢喜结良缘。王欢欢是急诊输液室的护士,由于夫妻俩工作都很忙,直到2011年,他们的女儿才出生。

夫妻俩经常要上夜班,为了支持孩子们的工作,隋峰的父母从辽宁赶来和亲家一起照顾他们一家三口的饮食起居。上个月,隋峰的女儿高烧多日,家里老人陪着孩子在医院门诊输液。王欢欢亲手为女儿扎针,隋峰人在医院值班却不能去看望。“我不能擅自离开工作岗位,对于女儿我真的充满了愧疚。”说起这些时,这个坚强的东北男人红了眼眶。

因为同是医务工作者,王欢欢对丈夫的工作充满了理解和支持。“幸亏爱人是护士,她特别理解我。换了其他行业的人,都无法理解我们这种没日没夜的工作方式。”隋峰笑着表示,“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是他前进路上的动力。为了他们,我要让自己不断前行,并且做得更好。”隋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