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行动诠释相濡以沫
时间:2018-02-26 A+   A- 举报

建都新村老党员沈一石3年如一日悉心照顾患脑梗塞的妻子

用行动诠释相濡以沫

本报记者 尹倩倩 通讯员 沈菁菁

都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但在建都新村94号楼,一个男人3年如一日悉心照顾患脑梗塞的妻子,他就是沈一石。

沈一石是老党员,他家是建都新村社区的文明家庭。1979年,他当兵探亲回来,经亲属介绍,认识了妻子黄和平,两人十分投缘,1981年步入婚姻殿堂。婚后两人育有一女,三口之家幸福满满。女儿懂事又乖巧,重点大学毕业后跟随爱人去了国外工作,现定居加拿大并育有两个女儿。

就在大家都沉浸在幸福中时,厄运之神悄然而至。2015年7月的一天,黄和平突感自己两腿无力,不久胳膊和腿全部失去了知觉,经检查患上了脑梗塞。沈一石至今仍然清晰地记得病友当时说的话:“这种病被人称为不死的癌症,不管花多少钱都是治不好的……”

黄和平出院回家后,情绪一度消极低落,沈一石便成了她的“心理导师”,时常劝慰、开导她,让她对生活鼓起信心。看到妻子瘫痪在床,连翻身也要人帮忙,沈一石心如刀绞,但是他知道,他不可以倒下,因为他是妻子的天,是家里的顶梁柱。沈一石时常安慰黄和平:“咱什么苦没有吃过啊,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我就是再苦再累,也会永远陪伴着你。”

黄和平一时丧失了说话能力,不仅不能动还不能说话。刚开始沈一石弄不清楚妻子的意图,妻子发脾气了,只能好声好语地哄。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有了默契,妻子一个眼神,他就懂得她是要喝水还是要睡觉。为了防止妻子久病卧床造成肌肉萎缩,他每天无数次帮妻子翻身、伸腿、揉搓、按摩,像照顾孩子一样照顾着妻子。为了让妻子呼吸到新鲜的空气,他经常搀扶着妻子在家附近遛弯。

在沈一石的精心照料下,黄和平的病情恢复得很好,不仅身体能动了,还能坐起来慢慢吃饭了,口齿也清晰了许多。“虽然不能完全自理,偶尔也能自己吃饭了,只不过吃一顿饭要花费很长时间。”自从妻子患病后,沈一石就再没睡过一个完整的觉。为了让妻子早日康复,生活上,他比以前更节俭了,把钱几乎都用在了给妻子买各种康复药和康复器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