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老人的“读报”情结
时间:2018-04-19 A+   A- 举报

本报记者 潘瑾瑾 通讯员 施礼东

在汇龙镇台角新村,常常看到一位老人推着一辆残疾车在小区里转悠。左邻右舍对老人都很尊重,也很喜欢与他攀谈。有居民问他:“陈家伯,今年高寿?”他总是比划着说:“还小咧,刚过五十‘公岁’!”逗得旁人哈哈大笑。

陈家伯名叫陈锦千,生于1914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80岁的时候,老人还能肩挑百斤重担。虽然岁月在老人的额头刻下了深深的皱纹,但他依然思维敏捷、精神矍铄。“一个世纪的时光,我经历过风雨飘摇的旧中国,也见证了现在强大的新中国。”老人的眼中充满自豪。

陈家伯对报纸有着特殊的情结。去年重阳节,台角村党委组织对高龄寿星进行慰问。其他老人都在观看村里组织的活动,陈老却独自一人拿着报纸,聚精会神地看十九大召开的新闻。村党委书记倪建辉目睹这一幕,非常感动。当即叮嘱村里志愿者定期给老人免费送报,凡报刊发表重大新闻,必须当天将报纸送到老人手上。从此,陈家伯都能及时拿到村党委给他的“精神食粮”。

村党委的这份“特殊礼物”,对于关心国家大事的陈家伯来说,犹如一场“及时雨”。用老人的话来说:“再也不会担心没有报纸看了!”新报纸一到手,他总是反反复复地看上好几遍,然后将看过的报纸整整齐齐叠放在一起。

报纸看多了,陈家伯也变得更健谈了,一有重大新闻,他就会跟邻居宣传。“这两天中央又发布了一号文件,我俚农民的日子越来越好了”“前天我国发射了一箭六星,国家科技又进步了”……邻居们笑着说:“陈家伯看报比以前更入迷了,连我俚邻舍也搭福,增长了不少知识。”

陈家伯的长子长媳也到了耄耋之年,陈家伯常常叮嘱他们要多看书看报,才能心明眼亮。他总是对大家说:“我们生活在民富国强的太平盛世,是几辈子修来的福气,少发些牢骚,多一些感恩,眼前的世界就会充满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