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兴珍承受着生活带来的种种苦难,却从不在孩子面前掉泪,她知道自己是一家子的希望——
母爱如歌照亮前路
4月24日天刚刚亮,汇龙镇冬藏村34组的村民陆兴珍早早起床,将家里打扫干净后,望了望沉睡中的丈夫和孩子,匆匆忙忙赶往菜市场。“得在他们睡醒之前回到家,家里没人心里不放心。”这样的日子,陆兴珍已经持续了50多年。
今年78岁的陆兴珍,婚后与丈夫生下一个健康的男孩,一家三口的生活平静而欢乐。然而平常幸福的生活却随着接下来两个儿子的降生而改变。1963年到1965年的两年间,陆兴珍又连续生下两个儿子,这本应是甜蜜幸福的喜事,但没过多久,陆兴珍夫妇俩就觉察到了异常,两个儿子都不能像同龄人一样站立走路,甚至连基本的发音都不会。夫妇俩带着孩子辗转了多个医院,医生都给出了同样的诊断:智力残疾。
这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抚养孩子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可能得不到任何回报;丢弃孩子,又要忍受骨肉分离的不舍与内疚。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夫妇俩选择了不离不弃。
为了不给大儿子增加负担,之后的50多年间,陆兴珍夫妇俩承担了照顾两个残疾儿子的一切。夫妇俩省吃俭用,精心照顾,陆兴珍更是为两个儿子付出了所有。每天,天刚发亮,陆兴珍就起床做饭,喂孩子们吃早饭,然后洗衣服、收拾屋子、做午饭,一个上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中午,稍有点空闲就帮儿子揉背按摩,抱着儿子到院子里晒太阳。晚上有空时,就帮儿子洗澡擦背。为了方便照顾儿子,陆兴珍夫妇与两个儿子同住一间屋子。“接倒大小便、翻身、端水送药,这些都需要我。”陆兴珍说,“早些年,也有人劝我放弃他们,但我舍不得,离开了我,他们怎么生活,毕竟是自己的亲骨肉啊!”
50多年间,随着孩子的体重逐渐增长,每天无数次的抱上抱下,沉重的负担压垮了夫妻俩的腰。2012年9月的一个夜里,丈夫陈家锦因常年辛劳突发脑溢血导致下半身瘫痪,连生活都不能自理。从此,陆兴珍要同时照顾三个卧床的病人,里里外外全都靠她一个人。“虽然这样,但我从来没掉过一滴眼泪,因为我现在是我们这个家的支柱,如果我倒了,这个家就没了。”陆兴珍这样告诉记者。就这样陆兴珍每天买菜烧饭、照顾病人、打扫卫生,虽然生活过得十分艰苦,但日子打理得井井有条。
2015年,患病的二儿子突然离世给陆兴珍带来了不小的打击,一度卧床不起。但想到还有丈夫和小儿子需要照顾,她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可是她毕竟年已78岁,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日子总得过下去,基本的生活费用政府给予解决了,日常家务活得靠自己,儿子的起居还得抱上抱下。“有时候一下子抱不起来,休息一下咬紧牙关再抱。”已近耄耋的陆兴珍说的这句话里,包含着我们无法想象的汗水与艰辛。
岁月霜染了鬓发,艰难刻印了脸庞。陆兴珍以坚强的韧性,几十年如一日,承担起作为母亲和妻子的责任,用大爱感染着身边的人。
本报记者 黄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