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工匠精神,是一份专注,一份坚持,一份严谨,一份细致,一份诚信,一份执着。在我们启东也有一群“专注”的人,他们不仅仅是把工作当作挣钱的工具,更是树立了一种对工作执着、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职业态度和精神理念,让人敬佩。今日起,本报推出“寻找启东工匠”专栏,寻访我们身边工匠匠心筑梦的故事,使其成为“启东制造”的内在支撑,让世界爱上“启东制造”。
本报记者 张春柳
工匠语录:精益求精是我不断创新的动力,而精雕细琢是我创新路上的必备神器,这样我就能更好地做好我的分内事了。
花白的头发,清瘦的脸庞,记者眼前的朱卫忠如此普通。然而就是这么一个普通人有着灵活的头脑、灵巧的双手,用自己的一技之长给人生增添色彩。
4月11日上午,在启东泰安建材有限公司,朱卫忠正在办公室埋头设计窑车清扫系统。他告诉记者,这是隧道窑保温砌块生产线上的又一次创新。保温砌块是国家推广的节能产品,2015年10月,公司引进的保温砌块生产线开始试生产,考虑到生产线的效率,朱卫忠生出了对生产线进行自动化改造的想法。软件编制、程序调试……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朱卫忠不知经历了多少次“推翻了重来”,生产线传统设备终于实现了机械化向自动化的华丽转身。
也许是在保温砌块生产线上倾注了太多的心血,朱卫忠对线上的每个环节、每个细节都了如指掌。期间,他发现窑车经过的地方有碎屑和灰尘,影响了产品质量,于是如何减少产品的残次率成为又一个着手攻克的技术难题。上月底便开始着手研发窑车清扫系统,“目前还在起步阶段,经过3到4个月的时间,我相信会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朱卫忠信心满满地说,新系统的使用有利于提高工艺水平,还能减少车间扬尘,一举两得!
朱卫忠今年54岁,幼时因患小儿麻痹导致终身残疾,为此无缘高考,在完成高中学业后的他,凭着兴趣开始接触无线电修理,之后开了一家无线电维修铺。1994年,他来到启东泰安建材有限公司,当了一名电气技术人员,现在已是公司电气总监,还是江苏省首席技师。身份的转变得益于朱卫忠的勤奋和钻研,在公司工作的二十多年里,他先后进行了“通用型二线制智能开关的策功耗电源”、“地中衡数据采集应用系统”等10多项技术革新,为公司节省成本增加效益;发明的“兼容节能接触器”、“微待机功耗电器”等获得了多项国家专利。
无论是技术改造还是科技创新,在朱卫忠看来都是永无止境的。作为科技能手,他敢于突破成熟技术的传统框框。当发现三线制光电开关布线成本高又耗能时,朱卫忠坐不住了。经过半年时间的努力研制出了低功耗光电开关,今年3月份完成样品验证工作,目前正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朱卫忠介绍,光电开关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率很高,若新产品投入市场,必将大大减少能源消耗,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这些年,朱卫忠一步一个脚印,用技能专长赢得了社会的认可。先后荣获启东市有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南通市劳动模范、十大“南通工匠”、江苏省首席技师、江苏省具有特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精益求精是我不断创新的动力,而精雕细琢是我创新路上的必备神器,这样我就能更好地做好我的分内事了。”朱卫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