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海复镇糖坊村的杨永新身残志坚,虽年过花甲,仍坚持干好为群众服务的每一件小事——
“服务群众是分内事”
“老杨全身心扑在工作上,对群众知冷知热,是村里老百姓的贴心人!”说起杨永新,海复镇糖坊村的村民都竖起了大拇指。
见到杨永新时,他正走家串户宣传创建文明城市的意义,让村民了解文明创建工作的相关知识。眼前的杨永新脸上挂着微笑、神采奕奕,让人很难把他与残疾人联系在一起。
杨永新年轻时在外打工造成残疾,失去了右手,但他凭着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意志重新鼓起了生活的勇气。从此,杨永新学会了左手写字、干农活,支撑起了家庭。虽然命运同他开了一个残酷至极的玩笑,他却学会笑着面对人生风雨。
几年前,热心人杨永新成为了一名网格员。网格员做的大多数都是“跑腿”活儿:人口基础信息采集、群众大小纠纷调解、法律知识宣传、政务代办服务……件件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样样离不开跟群众打交道。现在,年逾花甲的杨永新在糖坊村已是家喻户晓的“名人”。
说起党的惠民利民政策,杨永新信手拈来,滔滔不绝。“‘一日双巡’,让我有机会经常到村民家中聊家常。通过聊家常,我能及时了解大家的所思、所盼、所愿,回到村委会后,我会将村民的诉求认真梳理,然后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杨永新说。
面对繁杂的工作任务,杨永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为人民服务的内涵。他永不满足,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水平。不熟悉网格管理系统,就主动前往村网格管理站和镇网格管理中心学习,别看他年逾花甲,学习起来一点也不含糊。杨永新在村委会年轻同志的指导下,学会了通过网格管理平台上报本网格各项民生事项,每月通过网格管理平台上报民生及各类信息多达10余件,切实担当起了民生服务的职责。“退休后我身体还不错,就想为社会做点贡献,于是选择了当网格员。”杨永新笑着说。
杨永新为人正直,办事公道,热心为民,在当地村民中有着较高的威信。平时,邻里发生纠纷,都习惯找他调解,而他也总是乐此不疲。东家婆媳有矛盾,他去调解;西家兄弟为了土地引起纠纷,他去调解……只要是网格内的事情,他都乐意去做。这些年来,杨永新为村民解决了许多问题。杨永新说:“做好基层调解工作,不管亲疏都得一碗水端平,这样大家才会信得过你。”
风风雨雨几十年,右手残疾的杨永新有着与别人不同的生活体验。“我觉得我的工作还能做得更好,我以后会更加努力。”面对赞扬,杨永新不骄不躁,他说他和其他网格员一样,都只是做了点分内的事。
本报记者 刘嘉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