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叔”,10多年喂养了100多只流浪猫
时间:2016-08-03 A+   A- 举报

市区建新路上有个“猫叔”,10多年喂养了100多只流浪猫,而他也是建新路卫生服务站的一名医生,他说——

“每个生命都值得去珍惜”

“猫叔”名叫胡卫平,今年64岁,家住东洲新村。2003年时,他在社区卫生服务站门口看见一只瘦骨嶙峋的小花猫,步履蹒跚,几乎要被风吹倒。他心生怜悯,找出些吃的喂它。从此,小花猫到点便来觅食,渐渐的,把它的小伙伴们都引来了。

现在,每天一大早,远远地听到胡卫平骑“小电驴”上班的声音,猫咪们就跟说好了似的,从四面八方窜了出来,仰着小脑袋等着“猫叔”喂食。最多的时候,一下子会来20多只。这些年来,有些猫被领养,又有新的猫被引来,来来去去,换了一批又一批。前前后后,大概有100多只。“每个月几百元的猫粮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这曾让我感到有些许压力,但是一想到每个生命都值得去珍惜,我就觉得值得了。”胡卫平说。

提起胡卫平,在周围社区居民眼里,他不仅是一个“猫叔”,也是个有着高超医术的热心人。

战争的残酷让不少老百姓害怕当兵。当年18岁的胡卫平却毅然选择了入伍当兵,当时村里有不少人不解。“我受过教育,思想进步,骨子里也是个热血青年。”胡卫平坚定地说。

1979年,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胡卫平担任卫生班班长,参加了救护工作。服役期间,胡卫平多次参与急难险重的诊治工作,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受到了战友们的好评。

1980年,胡卫平退伍后,先后在棉纺厂职工医院、建新路卫生服务站工作。自从1996年来到建新路卫生服务站,胡卫平已经坚守了20年。工作越久,他越喜欢社区医院的工作。多年来,胡卫平勤于钻研、苦练医术、乐于助人,逐渐成长为一名德才兼备、独当一面的优秀医生。

“孙大妈,本周天气热,你要注意防暑,当心犯病。”“楚阿姨,你的感冒还没好还得继续挂水,平时要多喝开水。”在卫生服务站里,胡卫平一边给患者诊治,一边叮嘱着注意事项,亲切得像家人一样。胡卫平笑着说:“咱干医生的,可不能对病人马马虎虎,要认真负责。”

对一名社区医生来说,没有名医妙手回春、悬壶济世的荣耀,但却能为居民提供全面周到的服务,赢得居民的信任和肯定,成为居民们“小病时的医生,大病时的参谋,重病时的亲人,康复时的助手”,这让胡卫平感觉到了自身的价值。胡卫平说:“健康无小事,服务无止境,我将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当好群众健康的守护人。”

本报记者 刘嘉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