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志愿心温暖一社区
时间:2016-06-29 A+   A- 举报

“为社区居民做点事情”,退休后的彭学飞在小区里义务捡垃圾,一干就是14年——

一颗志愿心温暖一社区

在紫薇三村社区,每天早晨人们都能看到这样一幅场景:天刚蒙蒙亮,一位七旬老人会准时出现在这里,他一只手提一个大号的编织袋,另一只手拿一个长长的镊子,不时地弯腰捡起地上的垃圾扔进袋子里。这位老人叫彭学飞,今年71岁,他并非拾荒者,而是小区里的居民,已经连续14年在小区里义务捡垃圾。

彭学飞是一名有着15年军龄的军转干部。转业后在少直供销合作社工作。2002年单位改制提前退休后,由于身体原因,做了一次心脏搭桥手术。按说,彭学飞总算可以在家享清福了,但没想到,他却开始在小区里捡起了垃圾。

彭学飞每天戴着红袖章穿梭在社区的大街小巷,巡查社区环境卫生。彭学飞说:“我经常看到有人随手就把垃圾扔在楼道口,然后就不管不问了。别人觉得无所谓,但我看不惯!”只要看到有垃圾,彭学飞总会上前把垃圾收拾收拾,然后扔进垃圾桶。“尤其是夏天,你不弄,垃圾丢在楼梯口很招苍蝇的。如果发现装潢垃圾等处理不了的,就及时向社区反映。”彭学飞向记者介绍道。

每次召开居委会会议,彭学飞都准时参加,和其他党员、网格员一道学习讨论,撰写学习心得体会,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每天他都在小区凉亭里跟居民聊天谈心,及时收集小区居民的反映。

志愿服务贵在“用心”。去年,小区内的几排路灯时不时发生故障,路边的树木又高又大,树枝阻挡了车辆和居民的视线,给晚上过路的车辆行人带来不便。彭学飞发现这一情况后,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消除了安全隐患。就这样,彭学飞每天“巡视”着小区的各个角落,默默守护着小区的安全。无论刮风下雨,还是炎夏酷暑,从未间断过。

彭学飞的付出,得到了邻居们的肯定。对于大家的称赞,彭学飞总是笑着说:“我是个退休人员,只是悠闲地过着退休生活,那我的人生就太没有意义了。我觉得应该要为社区居民做点事,继续发挥余热。”彭学飞一干就是14年,从未中断,从未停歇。14年来,在他的坚持和影响下,带动了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服务行列。

本报记者 刘嘉怡 通讯员 蔡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