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人兴实业
时间:2016-05-30 A+   A- 举报

走进位于山东省青岛市的南通二建东联事业部,“东联精神”、“东联工作理念”标语随处可见,印有东联榜样人物的台历摆放在董事长杨传东的办公桌上,一张张热情洋溢的脸庞下面,写着对东联榜样毫不吝啬的赞美之语,充满浓郁的“东联气息”,这些正是杨传东多年来倾力打造企业文化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1990年,杨传东跟随上海建工的工程队来到青岛,从水电安装干起,将十几个人的队伍逐步“叠罗汉”般地发展成近百人。2000年,机缘巧合,杨传东结识了南通二建当家人陈建年。2001年,在董事长陈建年的扶持下,杨传东组建了东联公司,成了南通二建麾下一员战将。

结束了“小打小闹”,开始现代公司化运营。2002年底,东联公司接下了第一个总包项目,石油大学(青岛)图文信息及行政办公中心工程。有了好的开端,此后项目纷至沓来,东联发展顺风顺水。不过,这并没有让杨传东满足现状,他开始思考,如何更好地调适企业和员工的关系,如何更好地管理企业。

“员工和企业就是鱼和水的关系,鱼是离不开水的。”杨传东说,员工在不断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企业的责任就是给员工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不断创造新的平台。东联的内部刊物《东联月刊》宣传展示了一批有担当、有能力的员工,进而为行政部门和项目部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每月评选1位东联榜样,年底有12位东联榜样印在台历上。诸如这些,无一不是杨传东想给员工自信、荣誉和发展所做的努力。

作为一个外来企业,别人凭什么选择你?这也是杨传东一直思考的问题。他的结论是,建筑业不属于高科技行业,但是必须要在同行业中具备超越别人的潜能,那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就是所谓的软实力。东联事业部的软实力就是“打造一流的执行力、凝聚力”。10多年来,杨传东与时俱进,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不断优化和调整企业的管理制度,让制度更具人性化。事业部制定了严格的工作标准,通过精细快速的管理方式将不同的人才规范起来,确保实现集团公司提出的“三零”目标,即零缺陷、零偏差、零修补。在建筑行业内,正常的人员流动率是5%~10%,而东联却控制在了2%以下。截至目前,还没有一个合作方投诉公司的施工质量。

杨传东是青岛市江苏商会发起人之一,作为执行会长,他为青岛市江苏商会的创立做了许多工作。他一直在思考寻求商会基业长青、建百年商会之道。杨传东总说,在商会这个平台上,企业要整合资源,聚在一起,抱团发展。杨传东始终秉承“两个不”:纯为利益而来的人,不会介绍入会;斤斤计较,没有大局观念的人,不介绍入会。

除了建筑行业,杨传东还涉足文化产业。“文化产业仅仅是我的兴趣之一,我也想着借用这个平台改变自己、提升自己,用文化熏陶自己。”通过这个平台,他和文化界一些知名学者和名人进行了广泛的接触和交流。最近,杨传东成了青岛国际戏剧节的承办方,他相信通过这样一个载体,企业将会得到更为广泛的宣传,也能有更多机会接触文化产业。

本报记者 张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