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任科技辅导员10多年,陈泳霏的学生在各级科技比赛中屡创佳绩,获国家发明专利数十项——
畅游广阔科学天地
和不少科技辅导老师一样,紫薇小学科技辅导员陈泳霏是半路出家。1993年毕业后,陈泳霏先后教过语文、数学、美术等科目。10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了科学教育,成了一名科技辅导老师,并越干越带劲。
奇妙天地,大展拳脚
学校的科技活动室是陈泳霏和学生的一方天地,里面摆满了他们一起创作的各种新奇的科技作品,“滚动式液化气钢瓶”、“组合式多功能呼吸隔离口罩”、“防油烟倒流的附加装置”等,宛如一个奇妙的世界。
“这是光显防近视两用笔,我的一个学生发明的。你看,笔端有LED灯,通过导线联通至笔套内的金属环,金属环上端导线垂挂着金属球,一倾斜电路就通了。笔通过笔套后,金属片被顶起,电路断开,笔拔出使用时,电路联通。当书写时坐姿不正确时,上端的LED灯发亮,起到提醒作用。”陈泳霏自豪地向记者介绍,这款光显防近视两用笔曾在第八届国家发明展览会上荣获项目奖金奖。
事实上,各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从来少不了陈泳霏和他的学生的身影。这十多年来,他们所获的奖项有200余个,学生获国家发明专利数十项。这些荣誉的背后,凝结着师生的智慧和汗水。面对成绩,陈泳霏始终淡然:“奖项必不可少,它们是对学生的鼓励,但拿奖不是目的,接触到广阔的科学天地才更重要。”
科技道路,学无止境
在陈泳霏看来,科学探索永无止境,他以身作则,不断地学习、探索。
为了接触到最前沿的科学知识,他舟车劳顿,前往各地参加科技交流会以及各类综合实践和科学课比赛,先后获得“省航海学会科普辅导员”、“南通市学科带头人”、“南通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理事”等诸多荣誉称号。
与此同时,陈泳霏也带头进行发明创造,他发明的“基于实物模拟和视频显示的视运动演示仪”曾荣获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辅导员竞赛省级一等奖、全国三等奖。
“陪伴学生参加过很多科技创新比赛,我常想,孩子有这样的创新意识,作为教师的我何不也去试一试,和孩子一起成长。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也会发现更多新的东西,体会到更多的乐趣。”陈泳霏说。
忘我工作,无怨无悔
从教至今,陈泳霏始终勤勤恳恳,忘我工作,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也被社会所肯定。但在成绩的背后,是他对家庭和爱人的深深愧疚。
2000年,陈泳霏的爱人患有柯兴氏综合征、尿毒症等多种疾病。为了不影响工作,他和爱人克服困难,几乎都是利用节假日求医问诊。直到2008年,他才第一次为了爱人的病情请了一次假。“我的爱人十分支持我的工作,她知道工作、学生对我有多重要,我很感激她。”陈泳霏真切地说。
陈泳霏告诉记者,在很多人眼里,科学教育不比数学、语文、英语学科等重要,甚至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但在他看来,科学教育可以明显提高孩子的动手和动脑能力,这对他们的成长尤为重要。“我会继续努力,让更多的家长认识到这一点,别把科技不当学科。”
本报记者 徐冰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