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善不停步
时间:2016-01-07 A+   A- 举报

从教师岗位退休多年,89岁的茅建纲不忘初心,与人为善、热心助人,以实际行动诠释高尚情怀——

一路向善不停步

茅建纲家住北新镇建西村。每天一早,他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自家后门,察看住在后宅的空巢老人何志英。虽然与何志英无亲无故,但茅建纲的这一习惯已经坚持了20多年。

20多年前,茅建纲从市教育局退休后,与老伴搬回了位于建西村一个五架头的老宅居住。在老宅北侧有一位空巢老人何志英,今年也已86岁高龄。安顿下来后,茅建纲得知何志英患有严重的腰肌劳损,便时常前去照料。

大前年,何志英病情突然加重,整个人躺在床上动弹不得。同是耄耋之年,茅建纲俨然成了何志英的“保姆”,擦身、换药、洗衣、倒污桶……“要是没有他,我指定活不到现在。”何志英感动地说道。

记者了解到,茅建纲前后帮扶过8位与何志英情况类似的病重老人。同村的吴老伯就是其中之一。每隔一段时间,茅建纲会带着自己购买的血压计,步行十多分钟来到吴老伯家中,为他测量血压。多年来,注重身体保健的茅建纲,已免费为乡亲义务服务4000多人次,积累了以百万字计的医疗保健资料。

不仅对身边的人倾力相助,面对素不相识的陌生人,茅建纲也是能帮就帮。2012年1月5日,茅建纲通过本报获悉,近海镇新阳村张琴一家的苦难遭遇后,便让女婿送来了300元,委托记者把这份爱心转交给张琴;2012年7月26日上午,茅建纲在阅读了当天本报三版刊登的《救救这个孩子》后,对龚博杰一家的不幸遭遇深表同情,也被其父母拯救孩子的坚持与信心所感动,又让女婿送来了500元;本报曾报道的白血病小伙顾东华、贫困家庭的彭树丹、患重病的徐松鹤等多人都曾得到过老人的捐助。到目前为止,茅建纲已经累计捐款3万多元。

在建西村,不少村民称呼茅建纲为“老娘舅”。这是因为村里无论谁家有矛盾,茅建纲都主动前往调解。据不完全统计,20多年来,他化解各类矛盾300多起,帮助多个家庭平息“战火”,重归于好。他曾经帮助3位欲轻生的老人扬起新生活的风帆,甚至将一起恶性武斗事件扼杀在萌芽状态……

茅建纲还在自家以“文明乐园”为名,办了90多期黑板报,自己撰稿、编抄,向村民们宣传卫生保健等常识,以及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价值观。

作为一名市教育局的退休干部,茅建纲每月有不少的退休金。但记者了解到,他的生活非常节俭,每月的生活开销仅300元左右,只买少许的肉菜,蔬菜都是自己种的。在茅建纲家中,记者见到了一辆油漆斑驳的自行车,这是他1958年从旧货店购买的。如今,半个世纪过去了,老人仍在使用着。

“我是教师出身,教学时,一直要求学生热心助人,我自己当然也得这么做。帮助别人让我觉得很幸福。”采访时,茅建纲这样说道。正因为老人多年的热心付出,2009年,他被评为启东市“首届道德模范”。

本报记者   朱俊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