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扬州姑娘殷宝霞来到启东,当了一名语文老师。从青春年华到步入中年,她在教育岗位上默默地付出着——
幸福教育 快乐成长
今年是殷宝霞来到启东的第20个年头,也是她在教育战线上勤奋工作的第20个年头。从一个刚从学校毕业的大学生到一个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语文老师,殷宝霞把最美好的青春岁月奉献给了我市的教育事业。
学方言,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殷宝霞是扬州仪征人,1995年,她来到启东,当了一名教师。如何将大学里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成授课的实际能力?走上讲台,殷宝霞努力克服内心的紧张和不自信,一步步地努力着。
然而,尽管教学上从未出现大的障碍,但细心的殷宝霞发现,身在异乡,听不懂方言、不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令她与学生之间产生了一些隔阂。“无论是课后与孩子交流,还是课堂上学生组织的文字语言,有时我真的没法完全理解其中的含义。”回忆当初,殷宝霞说,她甚至觉得走不进孩子的内心。
一定要学会启东方言!只要得空,殷宝霞就主动与同事攀谈,虚心请教。尽管期间曾闹出不少笑话,但一年后,她已经能完全听懂启东话了。“‘自称心’‘千千匀匀’……这些学生作文中常出现的词汇,都难不倒我了。”殷宝霞笑着说,听懂、读懂启东话,拉近了她与孩子的距离,也更有利于教育工作的开展。
教语文,引导学生思考探索
作为一名新晋教师,工作的头几年,殷宝霞格外勤恳。她利用2年时间完成了初中循环教学。1997年,殷宝霞开始执教高中,2001年8月调入启东中学,她所教班级的语文成绩始终在同年级中名列前茅。
那么殷宝霞的教育法宝是什么?殷宝霞说,她的教育理念很简单,“幸福教育,快乐成长。”这短短8个字的背后倾注了殷宝霞的无数心血。在平时的授课中,殷宝霞注重教改创新,她的课堂上从来不缺笑声和掌声。她每节课都会空出一段时间让学生进行演讲,题材广泛,包括当下的新闻热点、读过的诗词等,“学生的语文学习不应拘泥于书本本身,而应培养一种思想,提升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殷宝霞说道。而对于课本知识,殷宝霞也十分重视,她把握重点精讲,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课后作业更是“少而精”。在学生们看来,殷老师总能把他们带到思考、探索的道路上,学到的知识丰富而多彩。
带团队,帮助同事不遗余力
教育路上,殷宝霞时时不忘提升自己,尽管这过程中困难重重,但她凭借着自身的努力,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由她主持的《县域农村语文阅读工程推广的实践与研究》《高中作文教学促进学生人文素质发展的研究》等省市课题先后结题,去年获南通市优课评比一等奖。她本人也先后获评“南通市语文骨干教师”、“启东市学科带头人”等荣誉。
如今,作为启东中学语文学科主任,殷宝霞带领团队一同学习、研究。去年8月至今年7月,备课组年轻教师几乎每天随堂听课,虽然有些压力,但殷宝霞十分欢迎:“这样不仅能鞭策自己,还能帮助年轻教师提升教学水平,一举多得!”
前不久,高二语文备课组老师闫晓丽参加“启东好课堂”比赛,殷宝霞与其他老师一起探讨,为闫晓丽授课的思路、语言表达等方面提出建议,使其出色地完成任务。“殷老师是我们教学上的榜样,在她的带领下,我们有信心把语文这门学科教好。”闫晓丽说。
本报记者 张春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