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来,作为学校的心理咨询老师,黄晓军俨然成了全校师生的“知心姐姐”——
点亮孩子心头的那盏灯
电脑老师转修心理学
1995年,黄晓军参加工作,成为大江中学的一名电脑老师,教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期间,她曾主持及参与国家级、省市级课题10多个,发表论文20多篇,被评为“南通市教育技术优秀工作者”、“南通市骨干教师”、“启东市师德标兵”等。
随着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2006年,黄晓军开始兼任大江中学的心理咨询老师。当年7月,她顺利通过资质考试,获得“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资质。但黄晓军并未就此止步,随后又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收入囊中。
学有所成后,黄晓军在大江中学成立了我市第一个校级心理咨询室,为学校师生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其后,她又牵头创办“心灵驿站”,成立“阳光心理社团”。多年来,黄晓军为全校师生提供心理咨询600多次,编写心理简报100多期,开设讲座40多场。
学生成长路上的灯塔
“心灵上的毒草不能任其肆意生长蔓延,我们都需要交流、诉说、宣泄、安抚、引导……”自打成为学校的心理咨询老师后,黄晓军习惯了24小时保持通讯畅通,方便学生随时向她倾吐心中的各种苦闷。
高中生小周原是班里的团支部书记,活泼好学。但到了高三,她的行为表现出了异常,时常在课堂上发呆,学习成绩也有所下降,发展到最后,甚至出现了逃课、厌学等情况。黄晓军及时与小周进行了沟通。据小周称,她觉得自己心脏出现了疾病。而在与小周的交流中,黄晓军察觉其似乎有轻信邪教宣传的苗头。在多次的心理疏导中,黄晓军不厌其烦地向小周解释,她并没有心脏病,只是面临高考,压力过大,最终将险些误入歧途的小周拉回了正道。
和小周一样,面对升学的压力,小沈也感到过迷茫。小沈平时成绩平平,自知与重点大学无缘,看着同学们发奋学习,他变得焦虑不安。黄晓军与小沈恳谈了一次,建议他不妨放平心态,做些感兴趣的事,重拾生活的目标。此后,小沈开始尝试写作,并经常帮助别人值日、打扫卫生。“有困难,找小沈”成了班级师生的代名词。
为各行各业“心理减负”
随着帮助的孩子越来越多,黄晓军意识到心理咨询的重要性,她不再拘泥于校园内,而是希望能让更多的人驱走心头的阴霾。
黄晓军将所有的业余时间都奉献在了市心理咨询中心。不仅如此,她还积极参加多个机构组织的志愿者活动。目前,黄晓军不仅是启东市心理卫生学会副秘书长、启东市心理咨询中心常任心理咨询师、启东市青少年维权大使、失独人群特聘心理咨询师,还担任了法院少年法庭心理辅导师、中医院产妇心理咨询师、一路阳光讲师等多个志愿者工作。
记者了解到,每年,黄晓军都会与我市其他心理咨询师一起,为武警部队战士、公安干警、刑释解教人员、失独家庭等多个群体进行志愿服务。“各行各业都有压力,都需要‘减负’,尤其是那些特殊群体,我们心理咨询师扮演的就是这样一个角色。”黄晓军说道。
本报记者 徐冰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