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锡成:赶路100多里巡回演出
时间:2015-08-28 A+   A- 举报

老兵画像:沈锡成,1926年生,1942年加入新四军,先后担任机要员和文艺兵。


参加过靖江抗战、上海抗战,曾赤手空拳与日本鬼子肉搏,也曾倒在血泊中,被授予军功章……他就是步入鲐背之年的抗战老兵沈锡成。

8月21日上午,在汇龙镇冬藏村3组,记者见到了沈锡成老人,正在“游和”的他,见有人造访,赶忙和牌友打了声招呼:“今朝就到这儿吧,临时有点事,改天再约。”老人的身体还算硬朗,就是双手不由自主地颤抖。“我爸的双手在打仗时受过伤。”沈锡成的女儿告诉记者。

老人思维清晰,尤其是回忆起战争岁月,一下子就来了精神。16岁参军的他,经历了抗日战争的洗礼、见证了日寇的侵略罪行。

沈锡成1926年出生,兄妹7个,家境贫寒。在沈锡成的记忆中,家乡启东也遭受了日寇铁蹄的践踏。年少的沈锡成目睹了日本侵略者疯狂肆意的烧杀抢掠,作为血气方刚的中国男儿,他深刻体会到国破家亡的悲痛。“那时候生活非常贫困,吃不上一顿饱饭,也没有一件暖和的衣裳,这都是日本鬼子给害的。”老人回忆说,邻村有个哥哥参加了新四军,那个哥哥多次到沈锡成家里动员他参加抗日队伍。 1942年,16岁的沈锡成加入了抗战大军,从此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由于头脑活络,又有点文化,沈锡成一进部队就当了机要员,负责电报翻译。“战时一些命令、作战计划都是通过电报传输的,所以对机要员的要求格外严格。”由于表现突出,沈锡成多次受到上级领导表扬,但因为身体原因,半年后,沈锡成转行当起了文艺兵。

文艺兵的主要任务是给部队宣传演出,鼓舞士气,同时在抗日根据地宣传发动群众。那时沈锡成常常是白天行军,晚上演出,一年下来要演出100多场,深受战士和群众欢迎。

战争年代非常艰苦,沈锡成他们经常是一天走上数十里甚至一百多里路到各地巡回演出,脚掌都磨破了。有一次,沈锡成他们临时接到上级任务,要求务必在三天之内赶到抗战前线慰问部队。接到通知的当天凌晨,沈锡成他们就出发了。“没想到行军路上遭遇敌人袭击,敌机在我们的头顶上乱炸一通,子弹在耳边呼呼作响,来都来不及躲。”沈锡成回忆说,“我们中几个人都被炸伤了,差点丢了命。”

在前线慰问演出的同时,文艺兵还担负转移伤病员的艰巨任务。1943年的一天,日军向我驻守在靖江的部队发动偷袭,双方发生了激烈的枪战,由于装备悬殊,一时间,我军伤亡众多。为了尽快转移伤员,沈锡成别上十几颗手榴弹,扛起担架,就冲往前线。在转运伤员的过程中,觉得自己的双脚像被石块砸了一样疼痛难忍。但他根本顾不上查看伤情,继续猫着身子,在战壕里不停地穿梭。那一次,他一共救了6名伤员。

“战争年代很艰苦,抗战胜利的消息传来,我们激动得好几天睡不着觉,演出也更带劲了!”老人说。

采访结束,沈锡成老人特意嘱咐记者要把这句话写进去:“大家要歌唱新生活,珍惜每一天。”

本报记者   黄欣美  摄影  奔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