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画像:蔡祥兴,1927年生,1941年2月参加新四军,曾参加过金沙、黄江桥、谢家渡等战斗。
“宁可战死沙场,决不当亡国奴。”14岁参加新四军茅珵部队的蔡祥兴,今年已经88岁高龄。从1941年参加新四军,到1953年复员,在这10多年里,蔡祥兴经历过无数战斗,大腿上留下的弹痕,就是战争留下的印迹。
岁月流逝,记忆永存。8月10日下午,记者来到幸福一村蔡祥兴家中,听老人讲述那段难忘的日子。老人的回忆时断时续,但只要一说起抗战的事,他就两眼放光:“我记得,刚到部队就参加了掘港、金沙战斗。”
由于个子矮小,长得机灵,蔡祥兴一进部队就当了通讯兵,负责递送信息和文件。战时通讯不发达,大多是跑步传达。当通讯兵,要面对路上复杂情况,白天要防备敌人袭击,夜晚看不清道路,炸弹还时不时地在身边爆炸。在一次执行任务中,蔡祥兴要向连部传递一条重要信息,就在穿越战壕的过程中,一颗手榴弹落到了他的身边,耳朵被震得嗡嗡直响。他一骨碌爬起来,继续猫着身子,在战壕中小跑步前进,及时把信息送到了连部。
“做通讯兵就是要跑得快,不怕死。战场上,信在你手中每分每秒都决定着许多人的生死。”蔡祥兴说,在当通讯兵的日子里,他总是没日没夜地在奔跑。战斗最困难的时候,部队补给严重不足,加上连续阴雨,蔡祥兴的大腿上长了许多疥疮,走起路来钻心地疼。为了不影响队伍前进,他就在大腿上绑满了纱布,一天急行军下来,纱布上浸透了血水。
在那次金沙战斗中,蔡祥兴跟着连长和文书上前线侦察地形。不料被日本鬼子发现,手榴弹接二连三地掷了过来,文书的头部被弹片击中。情况危急,连长命令蔡祥兴立即前往二排寻求增援。蔡祥兴冒着弹雨向前奔跑,刚走十多步,大腿就中弹了。但他还是忍住痛,拖着鲜血淋漓的大腿,一路爬到二排及时传递了信息,营救了连长和文书。
有时在传递信息时,还得与日本鬼子斗智斗勇。1942年的一天,日伪军向我军师部驻地黄江桥发动袭击。危急关头,蔡祥兴与战友们接到上级命令,潜入敌军封锁线对敌人进行反突击。“我们冒着密集的炮火,一口气奔到河边。”蔡祥兴至今仍清楚地记得,敌军在河边设立了严密的封锁线,多挺机枪正对着河面,河底还密密麻麻插上了竹签。蔡祥兴急中生智从北新桥取来了火油,并用火龙喷射敌人营房。立时,敌人的营房起火了,鬼子、伪军都吓坏了,开始四处逃窜,正好被我军全部歼灭。
本报记者 戴丽丽